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iSi<,n>和Y<,n>Al团簇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簇被成功研制出来,但无法从实验上获得这些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全面微观信息,因此理论研究成为获得团簇结构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可以对中等尺寸的体系得到精确度相当高的计算结果。因此,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NiSi<,n>(n=1~13)团簇和Y<,n>Al(n=1~14)团簇的稳定结构,相对稳定性,能隙,电荷转移以及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研究了NiSi<,n>(n=1~13)团簇,在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团簇的生长行为,电子性质及其磁性,结果表明:NiSi<,n+1>的基态结构是在NiSi<,n>的基态结构上带帽一个Si原子而得到;掺杂Ni原子提高了硅团簇的稳定性;NiSi<,10>团簇的稳定性在所有团簇中是最高的;当n=1,2时,团簇的自旋总磁矩为2μ<,B>,当n≥3时,团簇的磁性消失,这可能与Ni原子内部较强的sp-d杂化以及Si原子内部的s-p杂化有关。 其次,我们选择Al原子作为杂质原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研究了Y<,n>Al(n=1~14)团簇的几何构型,稳定性,电子和磁性质。结果表明,除了Y<,9>Al团簇,Y<,n>Al团簇的最稳定构型总体上与Y<,n+1>的基态构型相一致。掺杂Al原子增强了钇团簇的稳定性。此外,所有不同尺寸的Y<,n>Al团簇中,Y<,12>Al的相对稳定性是最高的,很可能与它的高对称性构型有关。掺杂Al原子后,绝大多数钇团簇的平均磁矩有所降低,尤其是Y<,13>掺杂Al原子后,其磁矩完全淬灭,这一现象跟4d巡游电子的自旋交换作用消失有关。最后讨论了Y<,n>Al团簇的前线轨道性质。
其他文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将中华民族置于腥风血雨之中。然而在此之前,就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有所警惕,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高君宇早在少年时代,就在同盟会会员的父亲的影响下,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反帝爱国的火种。191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后,他“目击时艰,痛国沉沦”,对“列强横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各种疾病的发展变异,传统的应用医疗设备产生的医学图像已经不用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医生需要更为直观、立体的图像来观查病灶器官的变化,医学图像的
带电的尘埃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实验室的等离子体装置中和材料等离子体加工等环境中。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尘埃粒子是影响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质量的关键问题,尘埃与等离子体
本文以一维交变温度场的固体光声效应为理论基础,从声激发和激光激发超声两个方面分析了固体光声效应,并对生物组织(菠菜叶片组织和鸡的肝脏组织)的光声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首
对人类基因组转录调节相互作用网络的理解,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面临的一个直接的挑战。这里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从近邻物种的启动子的比较,来提取进化信息和搜索进化保守性。
量子力学诞生于20世纪初期,但是这个理论从它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论。随着科学家之间的争论,人们对量子力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确信。20世纪90年代,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