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时代的碰撞——吴耀宗教会观的处境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耀宗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教会领袖,同时也是中国教会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从现今国内外研究的状况来看,学者们对吴耀宗思想的学术性研究十分缺乏,这与他在中国教会所处的地位以及对中国基督教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对吴耀宗的教会思想及实践活动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不仅是人们正视和评价吴耀宗历史功绩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理解近现代中国基督教发展规律以及把握基督教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  吴耀宗的教会观是他的基督教信仰与社会文化环境相碰撞的产物。20世纪初,中国处于社会剧变之中,中国人民寻求救国之路的渴望十分迫切,救亡图存的历史处境成为吴耀宗教会观产生的最为重要的社会背景。与此同时,经过基督教在华百余年的发展,不管是西方传教士还是中国教会领袖都意识到基督教本色化的重要意义。1922年非基督教运动爆发,它给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灾难,但同时也为中国基督教实现本地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教会领袖和信徒开始登上中国基督教历史发展的舞台,为建立本色教会、实现教会自立而努力。在这一处境下,吴耀宗开始积极探索基督教在华未来的发展出路。  肩负着救国与护教的双重使命,吴耀宗站在社会福音的神学立场上,将教会的未来发展与中国的命运前途相联系。在吴耀宗看来,教会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处境,因此教会必须履行社会使命、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先知的作用,指引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基本的认识上,吴耀宗批判了教会忽视社会、偏重个人的传统。3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社会危机的加重,吴耀宗在对上帝国降临于世的美好向往中,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理想建构,他相信中国的发展出路在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教会要站在耶稣主义的立场上与共产党合作,参与社会革命,反对资本主义,建立理想的“新中国”。  谋求教会革新是吴耀宗教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夕,吴耀宗深信谋求教会革新是基督教在新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1950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吴耀宗等人发起了三自革新运动。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断绝基督教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促进教会实现独立自主的目标,也在于使基督教能够在新的政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权。因此三自运动与以往的本色化运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它不仅是一个宗教革新运动,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运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三自运动受到当时社会处境特别是政治环境的很大影响,整个发展过程没有脱离中央政府对其的管制。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三自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使中国基督教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中国教会与众不同的新形态,形成了当今中国教会颇具争议的新景象。  吴耀宗的教会观是他自由主义的神学立场与20世纪特定历史环境碰撞的处境化产物,是他对基督教与中国社会适切性反思后的硕果。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吴耀宗的教会思想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强调教会的社会使命,引导教会与社会处境相适应则无疑是贯穿其教会观始终的主线。
其他文献
多值逻辑的研究主要分为直观语义,系统构建和代数语义三个部分,本报告大致也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多值逻辑的联结词和多值逻辑系统,对历史上曾提出的多
马克思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灵魂,合理理解马克思辩证法对于研究、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关键的作用。从实践论角度理解马克思辩证法更能彰显辩证法的批判性和否定
技术创新过程成败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技术创新的开展,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加强影响技术创新过程成败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技术创新的理性认识,促进技术创新的进行
当代知识论的讨论源于盖梯尔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挑战了知识的传统定义,即,知识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盖梯尔案例中的主体凭借运气获得了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哲学家倾向于认为运
分析了酿酒葡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主要作用、来源和矿质营养的吸收特点;对天津市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蓟县、汉沽区的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与国际农化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公交系统在道路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城市空间利用等方面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地铁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已经成为许
针对目前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所涉及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在对光伏逆变器无功输出能力与控制点无功电压影响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电网静态扰动和暂态故障下的无功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