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且真正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对此国家建立了许多相关制度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土地储备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土地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安徽省会合肥市自2000年建立土地储备中心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政府垄断加强,规范了土地市场;改变经营理念,繁荣了房产经济;提高土地整体利用率,彰显了土地的价值。但与此同时,土地储备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小储备先天不足,缺乏法律理论规划引导;政府各部门协调功能不足,土地储备机构缺乏监督机制;抑制功能失调,土地投机行为凸显;融资渠道受阻,筹集资金的方式较单一以及减压不到位,上市地块不成熟,宣传力度小等问题。由于土地储备制度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以理论定性方法为主,综合实证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涵义、运作程序等),并对土地储备制度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土地供求均衡理论、地租理论、政府管理理论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然后分别对荷兰、瑞典、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上海、杭州和武汉的土地储备制度建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接着对合肥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设过程、收储流程、土地取得与出让方式、资金的来源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列举得出合肥市实践土地储备制度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合肥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不足之处,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如下:①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发挥土地储备机构功能;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保障储备工作顺利开展;③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控制城市地价上涨;④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土地储备资金来源;⑤推动城市旧城改造工作,实现土地集约利用;⑥控制城市新增房屋建筑用地,实现土地供应总量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