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机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容易导致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性疾病,尤其是在绝经后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骨量不断减少是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早期骨量变化主要发生在富含骨质的松质骨区域,由于松质骨的血运丰富,代谢快,表面积大,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性要比皮质骨敏感很多,骨质的增生纤维化退变导致骨质的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更年期女性约25%患有骨质疏松,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等部位骨质疏松症状越发明显。慢性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作为始动因子的菌斑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牙周结缔组织附着的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最终导致牙齿的松动和移位。慢性牙周炎是造成牙列缺损的最主要的两大口腔疾病之一。作为慢性感染性疾病,宿主因素在慢性牙周炎的临床及病理变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慢性牙周炎和全身系统性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关更年期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更年期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尚未有明确的定论。许许多多中外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科学实验研究,有人支持慢性牙周炎与更年期骨质疏松具有相关性这一观点,有人认为不存在相关性,即使赞同二者具有相关性的学者里,其所坚持的相关因素也不尽相同。本研究第一部分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章丘市人民医院绝经后女性220例,探讨更年期骨质疏松的骨量水平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唑来磷酸是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及恶性肿瘤骨转移而引发的恶性高钙血症的患者。然而,鲜有报道唑来磷酸是否对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有疗效。本研究第二部分选取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这一特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唑来磷酸对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在提高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疗效时也改善了患者慢性牙周炎的症状。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与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唑来磷酸对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第一部分中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章丘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更年期骨质疏松病例样本共计220例,经过检查其中58例患者未发现患有慢性牙周炎作为对照组,162例患有严重程度不一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骨密度测试仪检测骨密度以了解骨质疏松情况,根据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中度、轻度牙周炎,对牙周炎及骨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第二部分中纳入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的女性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给予碳酸钙1500mg/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次唑来磷酸5mg注射剂加250ml生理盐水水化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不低于15min。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β-胶原片段、n-骨钙素、人降钙素)、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第一部实验结果显示: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骨量水平:QCT值、BMC、BMD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中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与慢性牙周炎之间具有相关性,其慢性牙周炎的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所升高,但是实验组与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升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β-胶原片段(β-CTX),N-骨钙素(N-MID)显著下将(P<0.05),降钙素(hCT)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和牙龈附着水平(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年期骨质疏松骨量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着相关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更年期骨质疏松及全身的骨量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唑来磷酸对更年期骨质疏松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在提高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疗效时也改善了患者慢性牙周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