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人民生活状况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政府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指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实现100%脱贫的关键。可见,有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呈现出许多复杂的特征,从单一的收入维度进行贫困问题研究的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于我国国情。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开始从多维角度探究贫困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文中首先构建MPI多维贫困指数体系,并结合A-F法,进行研究我国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程度;其次,建立多元Logit排序选择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致贫因素。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以及A-F方法为基础,通过调整更加合适的多维贫困测量指标、临界值和权重来测算我国农村地区多维贫困状况,并按照维度和省份因素进行分解。其次,通过建立多元Logit排序选择模型,研究户主的相关特征变量、家庭规模、家庭劳动人口比例、地区等因素对我国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的作用机理。透过对于我国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的测算及分解结果发现:1990-2010年间,我国农村高维贫困人口下降程度较低,甚至出现上升趋势,现存贫困人口的穷困程度仍然较深。我国农村家庭获取饮用水较为困难、水质得不到保障;但在收入和医疗保险方面有较大的改善,这两方面已不再是主要的致贫因素;家中成人受教育状况、交通工具和卫生状况三个维度成为新一轮的致贫因素。所调查省份中农村人口生活状况最好的是山东省和江苏省,但江苏省存在明显高维度贫困状况,与之经济发达的发展状况不匹配;最为贫困的是河南省和湖南省,湖北省同样存在严重高维度贫困状况。通过对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致贫因素的建模分析发现,户主性别为女、婚姻状况为在婚、受教育年限较长、家中劳动力人口比例较高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低。户主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我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较大的两个因素。最后,得到如下启示:接下来农村扶贫工作中,应重点区分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致贫因素与贫困深度,重视贫困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的合理分配。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需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按贫困程度对贫困人口进行划分,对贫困人口生活存在困难的具体方面进行帮扶,使帮扶更有针对性、更为高效。最后还应鼓励大家重视思想教育,解放思想,做到精神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