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社会时空变化对网络人群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以我国女性网站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女性网站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社会性别意识为理论基础,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是国际性别地理学会IGU的新时期议题之后,采用了调查统计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大陆本土不同区域网站进行检测和采样,对男女网民的有关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资料统计,运用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原理,逐次分析研究了网络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表达的社会讯号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今后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性别差异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对不同时空下我国网络人群结构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作出了如下重要结论: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的变化是同网络普及程度紧密相连的,网络普及程度越高的地方,网络人群的社会性别比越趋向平衡;网络的普及程度不仅取决于网络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从宏观层面上更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网络社会性别差异的变化在时间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在空间上取决于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因此社会的时空变化对网络社会性别比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网络应用领域和网络人群正在迅速扩张;由于网络应用领域的扩张,不断催生新的职业,使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逐步缩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正在促使城乡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差异的缩小。文章指出,深化社会时空变化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影响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拓宽视野,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趋向性问题。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然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主要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础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主要成果、女性网站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之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最后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部分概括了我国互联网以及女性网站的发展情况,是本文的基础部分。该部分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网络人群规模的扩大、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变化以及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女性网站产生的影响。   第三部分为研究资料的获取、处理及分析,是本文研究的主体之一。此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对象的选取、女性网站访问量等资料的获取途径,绘制了女性网站访问者的社会性别差异;其次是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处理,绘制出对选取的女性网站访问者社会性别比折线图,并绘制女性网站访问者年龄分布图。   第四部分为我国各省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的差异情况,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此部分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对我国各省区不同行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进行了统计,核算出了不同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网络人群的社会性别比,使用spss技术对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水平进行了相关系数分析,并使用一元二次拟合曲线对未来我国网络人群社会性别比的差异变化进行了预测,最后分析了形成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总结了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变化的规律。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论点,指出信息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势,对网络扩张和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变化的引领作用,提出深化社会时空变化对网络人群社会性别差异影响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拓宽视野,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趋向性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迈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伴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区域旅游发展不再追求单一的经济价值
人口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更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与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对我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以人为本,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