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上个世纪兴起,并以洪水之势迅速蔓延全球。网民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互联网几乎深入了每个家庭,每个人,网络的应用空间也得以不断地拓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局面日趋复杂,因而,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对维护现实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会中的越轨行为,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心的课题。鉴于此,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立足现实并放眼将来,在继承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学关于越轨的一般理论和在特定背景环境下的越轨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对虚拟社会越轨行为及其治理进行深入而系统地探讨,遵循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理论的指导原则:“环境—心理—行为—治理”的研究框架。笔者认为在虚拟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就是将网络作为载体,视网络规范为行为准则,在此前提下不遵守网络规范所发生的行为。按照社会学的角度,虚拟社会中界定是否为越轨行为的要素至少有五个:在网络的基础背景下,发生在其环境之中;不遵守网络规范的行为;是一定群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须由社会与政府共同作用才能将其控制。在去除本文绪论和总结后,主要分成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部分主要结合虚拟社会以越轨行为相关概念和特征来进行虚拟社会越轨行为概念的界定。这一部分可谓是本文中研究的基础理论,是界定文章主要研究对象的重要部分。第二部分,着重于虚拟社会越轨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并深入研究其危害和原因。犯罪行为、违法道德行为和偏离行为是虚拟社会越轨行为的三大表现形式。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我国虚拟社会越轨行为的治理模式,揭露我国在治理虚拟社会越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和问题。最后一部分,结合我国虚拟社会越轨行为的特点及治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对矫正我国虚拟社会越轨行为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