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可波罗行纪》的传播框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t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1271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父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路上共历时四年多的时间。他们在中国游历了17年,于1295年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行纪》于1298年成书,后在欧洲广为流传。《马可波罗行纪》无可厚非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他对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新航道的发现无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关于其影响,史学上有大量的文章研究。本文则将研究视角转向传播学,从传播学角度对这一历史巨著进行解读。笔者运用框架理论就《马可波罗行纪》对13世纪中国形象的报道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框架理论的三个层次结构展开即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和低层次结构。结合《行纪》的内容,笔者在研究中将框架理论的三层次结构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行纪》的核心主题分析、《行纪》的素材选择分析以及《行纪》的语言分析。笔者对《行纪》的核心主题进行了数据分类统计;对《行纪》的素材选择进行了内容对比分析即将《行纪》报道的中国形象与13世纪中国进行对比,所选取的对比元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政治体制和礼仪风俗、经济体制、科学技术和文化体制、宗教发展。对《行纪》的语言分析则通过关键词、报道基调和传播倾向性三个方面展开。最后,对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行纪》成书时的时代背景两方面的解读,探讨了《行纪》框架形成的原因。通过以上关于马可·波罗对13世纪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笔者探究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马可·波罗为13世纪的欧洲社会大众传播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它是否是元朝中国的真实再现?其二在《行纪》传播的过程中,马可·波罗选择重组了哪些信息?其三形成《行纪》报道框架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研究发现:《行纪》所建构的媒介现实并非客观现实本身的再现。马可·波罗通过自己认识事物的基模对13世纪元朝中国的经济制度、宗教发展以及政治体制三方面进行了重点报道,对礼仪风俗、科学技术和文化体制则提及较少。他以三种角色报道中国:臣服于王的一般社会大众、专业的商人、基督教传教士。在关键词和报道基调的选择上都是积极正面的。马可·波罗用最高级描述了中国,创造了西方集体记忆中的中国形象,为13世纪欧洲大众呈现了一个政治制度开明、物质资源丰富、商业发展繁荣、经济实力雄厚、多种宗教平等共存且社会习俗神奇多彩的东方之国。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母亲,我最近一直在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家长育儿的角度来说,《指南》中的科学育儿观、教育建议,让我获益匪浅,尤其是对其中反复强
期刊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的过
目的探讨miR-34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34a过表达慢病毒、空病毒载体转染SW480细胞,未做处理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Re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
<正>江苏昆山,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县首位。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昆山纳税人近年来以年均16.7%的比例高速增长,目前总量已达到了21.5万户,其中一般纳
射阳是位于黄海之滨的一个县城,射阳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一支。 本文在研究射阳音系的基础上,首次比较细致地探讨了射阳方言语法的重要现象。 语音方面:首先描写了射阳方言的
文章针对当前城市道路改造中大型行道树的移植现象,探讨大树移植的原理及合理移植时间、移植方法,并阐述了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为城市道路改造中大型行道树的移植提供了技
在对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国际上公认的且应用较广的几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分别对两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国外食品生产企业和两家
当今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然而,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瓜分市场份额的手段已经被广泛采用。然而,企业并购并非是两个企业内外各个要素简单相加就能达到理想的企业并购目标
<正>2013年11月,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Radiotherapy&Oncology,ESTRO)官方杂志——Radiotherapy&Oncology(绿皮杂志)在线发表了新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