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粮食生产事关一国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主权独立。我国是拥有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盘绕在我国政府心头的重要议题,更是保障民生,实现政权稳固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本文立足于“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以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目的进行研究。“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因而有效实现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成为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为此,自2004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出台的一号文件中,连续七次提到要继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提高补贴的规模,提高最低收购价,促进农民增收,以期鼓励和扶持粮食生产,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但是,具体的执行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还需进行哪方面的优化,即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所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规范分析法,分别从产量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在进行产量效应的分析时时,研究认为,无论是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还是以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为主的收入补贴政策,都能对粮食产量的增加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以生产性补贴政策的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收入效应而言,经过分析认为,价格支持政策和直接收入补贴政策都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相比较而言,直接收入补贴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更高的效率,且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并没有改变总的社会福利,对社会的影响较小。接着,通过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发展和现状进行回顾和阐述,对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结构进行梳理。然后从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粮食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就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指出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补贴结构不合理;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关监管保障体制;粮食补贴资金来源较窄;粮食补贴执行成本高,效率低下。然后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粮食补贴政策相关方面进行对比(主要以美国为参考对象),找出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优化思路,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完善补贴结构;健全监督机制,推进补贴政策法制化;加大补贴力度,拓展资金来源;优化政策手段,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快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农业保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