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7200铜合金表面镀钛渗氮复合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铜合金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镀钛后等离子体渗氮的方法在C17200铜合金表面制备了改性层,并采用OM、SEM方法对Ti膜和改性层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EDS方法分析了元素分布,用XRD方法对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显微硬度测试和摩擦磨损试验对改性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Ti膜表面平整,膜层厚度均匀,质量较高。经等离子体渗氮处理后表面获得了主要相组成为Ti2N、CuTi2、CuTi、Cu4Ti3、Ti2Cu3、Cu3Ti、Be3Ti2Cu的改性层。本文在高温(810℃880℃)探索了等离子渗氮工艺,发现高温下制备改性层存在表面粗糙、易打弧、易污染、易出现褶皱等问题。在810℃采用H2气氛对镀2.5μmTi膜的C17200铜合金等温4h后制备了表面质量相对较高的表面改性层,改性层厚度6μm,相组成为主要为Cu3Ti。在低温下(650℃790℃)对镀6.3μmTi膜的C17200铜合金等离子体渗氮后实现了N的渗入并获得了Ti的氮化物层。Ti2N仅在低温短时扩散后获得。在650℃渗氮4h后在C17200铜合金表面获得了2.54μm的Ti2N层。Ti2N层随着渗氮温度和时间的延长而变薄,Cu-Ti金属间化合物层则随时间和温度逐渐增厚。并且金属间化合层的厚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与时间的1/2次方近似成正比。650℃渗氮4h和750℃渗氮8h后分别获得了9μm和17μm的改性层。在表面形成CuTi2、CuTi、Cu4Ti3、Ti2Cu3和弥散分布的Be3Ti2Cu相,而在基体一侧则优先形成Cu3Ti。在750℃渗氮4h和8h后分别获得了9.5μm厚Cu4Ti3层和14μm厚Cu3Ti层。对表面改性层的显微硬度分析和摩擦学性能分析发现Ti2N的出现显著提高了表面硬度,镀Ti膜厚度6.3μm的C17200铜合金经650℃等离子体渗氮后,表面硬度达到了983HV,为基体达到的最高硬度(350HV)的2.8倍,Cu-Ti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值稍低,为350500HV。经改性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大幅降低。650℃渗氮4h后的C17200铜合金在与GCr15对磨球的对磨过程中磨损率降低为基体的27%,在与WC对磨球在2N载荷对磨1800s过程中摩擦系数为0.30.5,磨痕较浅,仅出现轻微的擦伤。700℃渗氮4h后的C17200铜合金出现了摩擦增重现象。750℃渗氮6h和8h后在C17200铜合金表面获得了Cu-Ti金属间化合物层,耐磨性能也获得明显改善。经镀渗复合改性后C17200铜合金的主要的磨损机制发生变化,不再有严重的黏着磨损。
其他文献
运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文明与繁荣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城市曾经的辉煌,随着运河的航运功能消失,运河逐渐荒废了,北方的运河基本已经断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影响着运河的命运,城
<正>在永磁同步曳引式电梯的监督检验中,下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和制动试验(下文统称制动试验)中规定,轿厢装载125%额定载重量,以正常速度下行。实际现场操作会发现,在电梯平衡
海峡两岸近几十年的隔离,造成了两岸现行汉字字形的分歧。海峡两岸现行汉字中差别较细微的汉字字形的研究始终是薄弱的一环。适逢大陆研制《规范汉字表》的时机,我在导师林仲湘
P2P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金融机构牵线搭桥,使有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个人。这种金融模式的创新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这就需要政府
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下,人们对字符识别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课题所研究的是高清图像中车牌字符识别技术。多年来车牌识别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者的共同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诊断为上热下寒型痤疮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局部痤疮处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皮损、阳虚体
高速铁路隧道二衬由于施工过程的种种原因,导致强度不够、二衬钢筋施工不规范,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都会导致隧道二衬的拆除。通过对隧道仰拱以上二衬不同情况的受力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的定义为相同的目标区域在多个时间获取的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进而检测出目标区域是否发生变化,并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提取出目标区域的真
近年来,沈阳旧石器考古调查成果逐渐填补了沈阳地区旧石器地点的空白,这些新发现与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一起,为复原沈阳地区晚更新世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2011年4月,吉林大
引荐了K.Baba等人的线段品级与体积品级的转换方阵和T.P.Meloy的连生颗粒体积品级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离度线段测量结果的校正方法 Introduced K. Baba and others line grad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