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是世界上发病率第六位的常见肿瘤,在由肿瘤致死的病因中位居第三。目前,在我国以及很多其他国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由于肝癌的病因以及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其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加之肝癌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产生的耐药,使得预后复发、转移,存活率很差。因此,进一步深入了解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及诊治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LK1(polo-like kinase 1)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过参与检查不同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来调控细胞周期。有研究表明,PLK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许多肿瘤中都有高表达,其表达缺失可激活促凋亡途径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目前,PLK1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被广泛关注,PLK1的抑制剂也层出不穷。Volasertib为PLK1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在体内外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因此,对PLK1的研究以及围绕PLK1展开的新的治疗法案具有实际意义,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目的:探讨PLK1抑制剂volasertib单药及联合常规化疗药顺铂(DDP,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在体内外对肝癌细胞以及肝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寻找有效且安全的的抗肝癌疗法。方法:1、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volasertib单药以及联合DDP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volasertib单药及联合DDP对肝癌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凋亡情况的影响。3、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不同浓度volasertib对肝癌细胞纺锤体形成的影响。4、移植瘤实验检测volasertib体内的抑瘤作用。5、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1、随着volasertib浓度的升高,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在BEL7402和Hep G2中,volasertib的IC50值分别是0.006±0.002μM和2.854±1.444μΜ;DDP的IC50值分别是8.6±3.503μΜ和6.947±1.742μΜ。在BEL7402中,10 n M volasertib联合10μΜDDP的联合作用指数CI值为0.71,具有中度协同作用;在Hep G2中,3μΜvolasertib联合10μΜDDP的联合作用指数为0.76,具有中度协同作用。2、随着浓度的增加,volasertib能够将BEL7402和Hep G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进而诱导凋亡。不同浓度的联合作用组凋亡率明显上升,对照组与单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Volasertib能够诱发BEL7402和Hep G2细胞纺锤体形成异常。4、Western blot显示,PARP剪切片段、Cyclin B1和PLK1表达量增加,Wee1表达量减少,并呈现时间与剂量依赖性。5、15 mg/kg volasertib能够抑制BEL7402以及Hep G2移植瘤的生长。结论:PLK1抑制剂volasertib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肝癌的生长增殖,volasertib联合DDP对肝癌细胞BEL7402和Hep G2有协同抑制作用。PLK1可能是抑制肝癌增殖的分子靶点,volasertib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靶向药物,但是其与DDP的联合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