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及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下肢缺血性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病,且发病率随年龄逐年增加,尽管在传统药物治疗、自体血管搭桥手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甚至开创性应用静脉动脉化、交感神经切除术等方法,但对于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不佳者的疗效均不确切,结果出现很高的截肢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0世纪末‘治疗性血管生成’概念提出以后,特别是大量研究证实MSC和MNC具血管生成作用以来,MSC和MNC自体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是近年寻求的一种新策略,而关于MSC和MNC对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之间的对比国内外鲜见报道,本实验将进一步通过动脉介入下自体细胞回输、多个测量指标分别对比MSC和MNC对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差异。目的:通过自体细胞移植对比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mononuclear stem cell,MN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比检测下肢缺血情况的敏感指标。方法:将本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期间,按本实验标准入选的52例下肢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MNC组和MSC组,局部浸润麻醉下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血,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终获得细胞浓度均控制在1×10~7/ml和量为40ml,经股动脉或腘动脉分别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回输,术后均随访6月至1年。在术前和术后1周、2周、4周、2月、6月和12月时间点,通过检测疼痛评分、溃疡评分、跛行距离评分,术后2月的下肢血流灌注显像即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y,ECT)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比较两组数据差异,以P<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危险因素、病种、闭塞血管水平、术后截肢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均衡性。2.自体细胞移植后在各个检测点,两组的疼痛评分、溃疡评分、跛行距离评分随时间变化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4.434,p<0.001;F=58.503,p<0.001;F=23.133,p<0.001),但两组间在上述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9,p=0.891;F=1.17,p=0.287;F=1.01,p=0.32)。3.两组间足背/前臂ECT值和胫后/前臂ECT值与术前的结果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126.166,p<0.001;F=19.086,p<0.001),且显示两组间在足背/前臂ECT值和胫后/前臂ECT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02,p=0.016;F=1.948,p=0.027)。4.所有入选患者细胞移植中和移植后随访过程均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在下肢疼痛、溃疡愈合情况、下肢运动能力上都显著改善,而两组间在这些指标上的疗效差异比较无显著性。2.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动脉新生血管均较术前增多,血流灌注增加,且对比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较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更确切。3.下肢动脉ECT值较疼痛评分、跛行距离评分和溃疡评分更能敏感反映自体细胞移植后改善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为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和财富日趋增长,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而目前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手段却相对单一,主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3.1~2006.12,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
以设计的挖掘机多泵液压系统实验平台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其液压系统仿真模型,以动臂举升和回转两种动作为切入点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无论从曲
研究目的(一)观察不同剂量NaHS腹腔注射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二)研究不同剂量NaHS腹腔注射对大鼠重要生命器官,即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的毒性作用。研究方法及内
目的:老年髋部骨折已经成为了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分析,探讨与老年髋部骨折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老年髋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
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型复合膜材料。首先合成了RGD接枝的高分子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简称PRGD),通过物理共混一定比例的聚乳酸(PDLLA)、β-磷酸三钙(β-T
目的正常成人椎间盘组织是一个无血管的组织,其营养来源于经软骨终板和纤维环的渗透作用。血管形成和生长与许多细胞因子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椎间盘中不断发现新的细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