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光源单片集成研究及其光电驱动应用探索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内部互连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互连在延时等方面逐步展露弊端,使得光互连走入大家的视线。光互连利用光源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通过一定的耦合方式将光信号传输到光探测器中,在光探测器中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光互连具有延时小、信号之间互不干扰的优点,是传统金属互连的最佳替代方案之一。基本的光互连系统由光源、光波导和光探测器组成。III-V族光源复杂的制造工艺带来成本高的缺点,关键是该类光源与硅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难以兼容。如果利用硅作为发光材料并实现集成光源,不仅具有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的优点,还能减少生产设备的更新。因此制造一款集成、高效的硅光源一直是光互连领域的热点、难点。本文主要针对硅光源单片集成技术,从单片集成硅基光源结构、发光机理和光电特性出发,对一种利用PN结雪崩倍增过程实现发光的光源展开研究。基于现有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单片集成的多晶硅雪崩模式光源(P-SiAvLED)。该光源由硅衬底、氧化硅层、多晶硅层和氧化硅保护层自下而上堆叠形成。器件的有源区、发光区均为N+PN+PN+掺杂的多晶硅层。我们从器件的结构出发,对其耗尽区电场、器件电容进行分析,并建立该器件的高频小信号模型。随后,我们对器件的光电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测试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P-SiAvLED的阈值电压在16 V左右,当电压处于16 V30 V之间时,可以发出橙黄色的光。P-SiAvLED的光谱是连续光谱,波长范围覆盖450 nm900 nm。当流过器件的电流达到40 mA时,其发光强度可以达到微瓦数量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0-6数量级。单波长的外量子效率、功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10-7和10-8数量级。该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具有五个光强峰,峰位大致在550 nm、580 nm、620 nm、680 nm、770 nm。光谱数据表明,相同驱动电流下,该器件更倾向于发射能量为1.8 eV(波长680 nm)的光子。我们发现器件两端电压处于24 V27 V时,电流随电压近乎线性变化,同时器件的光强随驱动电流线性变化。考虑到硅光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度与P-SiAvLED有重合波段,可以认为在全硅光电集成电路中使用P-SiAvLED组成光互连系统代替传统的电互连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过度开采利用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因此,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研发并大规模应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因由碳、氢、氧主要元素组成,成
流传于四川北部——川北薅草锣鼓,是在巴蜀地区浓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丰厚,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川北薅草锣鼓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尤以青川县王绍兴传承的“王氏”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本文以青川县板桥乡铁炉村的王绍兴为例对川北薅草锣鼓传承人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前人对传承人的研究成果,窥探其研究现状,并通过实地调查,与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流,采用对话的方式寻求研究资料
乙烯渣油沥青因其较高的芳香度、良好的溶解性而被广泛应用作人造炭材料的原料。因此,对乙烯渣油沥青基础性质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乙烯渣油沥青为原料,利用元素分析仪、FT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任务是揭示自然实在性和运动发展的规律性。生命科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其知识内容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思考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因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可控生长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垂直取向碳纳米管阵列和碳纳米管海绵中,具有纳米尺寸空间,对高分
本文是以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其官方网站(http://www.aaas.org)公布的《2015财政年度研究与发展预算》(以下称为“研发预算报告”)为语料撰写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研发预算是
大连石化公司原有设备管理模块并未实现设备管理体系的落地,没有实现公司各类设备的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公司无法实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监控,无法及时了解设备故障、检修情况,无法提供对设备基础信息的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设备管理档案,无法为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提供设备管理的决策支持。从大连石化设备管理全局来看,当前的设备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率较低,设备配置、保障设备安全及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不高。面对这样的问题
数字全息技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它利用图像传感器通过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物体的信息,并在重建时恢复光场强度和相位,还原物体的三维信息。数字全息技术因其光路简单、记录和再现灵活的优点,被广泛用于颗粒场、速度场等领域的检测。颗粒场全息图记录了颗粒场中各个颗粒的信息,通过对全息图进行预处理、全息重建、景深拓展、颗粒识别、颗粒定位等一系列的操作,最后可以获得颗粒的三维坐标和粒径信息。数字全息技术在工程过程的
电解水制氢在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电解液中析氢和析氧的两个半反应中,析氧反应的四电子转移过程复杂,并且对动力学的要求更高,因此,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胞外聚合物被认为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胞外聚合物的组成的识别和定量是研究膜污染的基础。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