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女平等观是从平等理论和女性观的探讨中逐渐形成的。当男女平等观发展为男女平等理论的时候,女性争取权利便有了理论的依据。女权运动为女性赢得了广泛的权利,同时社会性别理论也随着女性权利的崛起而发展起来。这一切导致了由性别决定的传统社会分工模式的瓦解,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充分行使社会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女性并没有抛弃传统的家庭角色的扮演,女性兼顾着家庭与工作两种社会角色。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社会双重角色期待以及女性自我期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冲突,而面对冲突如何解决,女性也面临着选择的困境。本文对现代女性角色冲突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女性扮演双重角色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性别平等观念的演进历史和社会性别理论下的角色分工,分析了现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现状、原因,并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境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路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性别平等观念的理论演进。古代的社会没有男女性别平等的观念,我们只可以从当时的女性观中作为对当时的男女平等观的一窥,从古代的著述中我们得出“厌恶女性”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观点。近代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人人平等”的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从理论上也已然包含在内,但是“男女平等”的观念仍然是停留在启蒙或者说是萌芽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后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将性别平等的追求推向高潮,女性在此阶段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的权利也空前丰富。随着哲学领域的后现代思潮的出现,男女平等的内涵理解也有了后现代主义的转向,反对“同质的平等”,提倡“异质的平等”。第二部分:性别平等理想下的女性角色。受传统社会分工模式和性别平等观念以及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理想化下的女性角色是具有多重角色、充分发挥女性特质和兼顾家庭和工作双重角色的形象。但是受阻于诸多因素,女性在扮演家庭和工作双重角色的时候也面临着家庭和工作角色的困境和冲突,并且给女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也使得性别平等开始反思理论的误区。第三部分: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冲突解决。社会性别理论关注社会对性别角色塑造的巨大作用,驳斥了传统的的由自然性别所决定的社会分工模式,并且以社会性别的宏观视野,站在男女两性的立场来看待两性平等问题,从以“女性为本”的立场转向以“社会性别为本”的立场,寻求男性的帮助来解决女性面临的问题。同时女性应回归理性,建立自我的主体意识,提高自主选择社会角色的能力从而进行自由选择。在具体的措施和制度方面,有制定鼓励男性参与家务劳动的政策和制度,将家务劳动价值显性化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