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功能分子激发态过程的超快光谱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荷转移和能量转移广泛存在于天然和人工合成体系中。其中,光合作用中涉及到多个生色团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存在着复杂的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的过程。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关注解析这一过程,并不断设计合成人工体系来实现高效利用太阳能。近年来,多枝化分子以其优良的光电特性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因此,多枝化分子的电荷转移、能量转移机理的深入研究对设计合成应用都有促进作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周围环境对分子电荷转移、能量转移的影响都是机理解析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光谱学方法结合量子化学计算,以具有电子推拉特性的超枝化分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共轭桥连结构、电子给体-受体强度以及分子共轭长度对电荷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此,我们选取了八极分子体系,研究了不同的分子结构对其激发态过程特别是双光子性质的影响。另选取了二氢茚并芴衍生物,研究了不同强度的电子给体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此外,针对分子间存在能量转移过程的苯间位取代体系,我们研究了结构涨落造成的分支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三聚咔唑八极分子的光物理特性研究:基于三聚咔唑分子的八极分子表现出优良的双光子吸收特性,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以及量化计算的方法对基于三聚咔唑(TAT)的八极分子(DA3)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阐明了这一体系的激发态电荷转移特性与双光子吸收截面之间的关系:三聚咔唑作为一个平面化的强电子给体,连接不同的电子受体所形成的八极分子发生了从富电子的中心基团到缺电子的周围基团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这一光致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令这一类分子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质,其双光子吸收正比于跃迁偶极矩(Mge)以及激发态与基态的偶极矩差值(△μge)的平方。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的稳态荧光峰位置随着溶剂极性增加有很明显的红移,表明激发态分子具有偶极性性质。溶剂化和激发态动力学的结果表明该分子体系的激发态趋向于形成定域在其中一个偶极分支上,这有利于获得更大的Mge和△μge,因此导致分子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增强。  (2)电子给体强度对二氢[2,1-c]茚并芴酰亚胺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二氢[2,1-c]茚并芴酰亚胺染料分子以酰亚胺作为电子受体,苯环或苯胺作为电子给体,两者不同强度的给电子能力使得其光物理性质有所不同。在此文中,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局域激发和电荷转移态杂化成的新的最低激发态。苯胺的强给电子能力,导致杂化态中的电荷转移特征较大,导致较大的Stokes位移及溶剂极性导致的荧光猝灭。量化计算中通过对第一激发态的空穴-电子重叠积分和电荷转移长度的计算也验证了这一点:重叠积分小,相应的电荷转移长度要更长。而对于苯充当弱电子给体的分子中,我们观测到了相对稳定且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并且荧光峰仅仅有50nm左右的移动(从环己烷到乙腈)。时间分辨光谱结果显示,溶剂导致ICT态的稳定,使具有强电荷转移特征的分子的激发态在几个皮秒内迅速到达溶剂诱导的稳定ICT态,这一能量的损耗导致荧光量子产率的猝灭,也抑制了系间窜越。而对于弱电荷转移分子,溶剂化作用明显减弱,导致大约200ps的结构弛豫的存在,有利于辐射跃迁,同时也使系间窜越的机会更大。  (3)间位取代苯乙炔多枝化分子的激发能量转移:利用稳态和飞秒瞬态光谱研究了含有两个或三个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生色团的多枝化分子(TADPP2-TT和TADPP3)的光谱特性和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间位苯乙炔取代,分子体系共轭结构被破坏,多枝化分子的激发态定域在其中一个DPP单元上。同时DPP单元之间的长距离以及侧链基团的位阻效应减弱了分枝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小的转动能垒的桥连炔键也进一步削弱了这一相互作用。量子化学计算表征了分子中枝与枝间的弱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前线分子轨道的计算结果显示中心苯乙炔打破了枝间的共轭连接。激发态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激发能量转移发生在皮秒时间尺度,这来源于弱的非相干能量转移机制。
其他文献
质谱(MS)作为表征有机分子强有力的工具之一,能够同时提供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信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质谱用于各类有机小分子快速鉴定需求的日益增加,有效促进了质谱离子化方法的
苯甲醛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生产食品、香料、医药和农药等。苯甲醛的生产工艺主要为甲苯氯化水解法和甲苯液相氧化法。甲苯氯化水解法所得产品不纯,含氯,不能用于食品、医药等用
糖脂类化合物的合成对揭示其生物学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葡萄糖和半乳糖出发,共14步反应,以最长线性路线8步获得糖脂类化合物—Simplexides,产物经表征,归属出大部分碳氢信号和
本文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了两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即亲水性室温离子液体1-戊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PMIMBF4)和亲油性离子液体1-戊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PMIMPF6)。通过考察
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作为直接燃料电池的阳极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其研究的焦点。其中Pd基催化剂在小分子电氧化中具有足以媲美Pt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Pd基催化剂在有机小分子电氧化过程仍然存在初始活性不够高,抗毒化能力差,稳定性、选择性和效率较低等问题。性能优异的纳米电催化剂的快速发展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纳米电催化剂构效关系的
学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具有温度敏感性,它有一个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或叫做相转变温度,当温度低于其LCST时,PNIPAM水凝胶高度溶胀;而当温度在LC
针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的问题,提出基于路面标志的变电站机器人单目视觉导航巡检整体方案,设计了直行、拐弯和停止路面标志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MATLAB和LAB
有机共轭材料中的光物理、光化学过程的研究对提高有机光伏或发光器件的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有机分子体系的复杂性,理论描述这些过程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如需要准确计算电-声耦合、转移积分、驱动力等参量,同时要与合理的量子动力学方法相结合。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和电子转移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四个有机体系中能量和电子转移过程,可以为探索有机共轭材料中的光物理过程提供一些例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得到的结论如下:一
学位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理论计算在金属有机化学和生物酶化学的研究中逐渐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方面得益于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算波函数方法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计算
目的:以川产地道药材附子为材料,研究喷施烯效唑对其原植物植株形态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附子高产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在附子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