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在高考这一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之外,拓展多元人才选拔渠道、探索高校人才选拔自主权,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探索高等教育改革都有积极意义。长期以来的许多讨论都围绕着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和招生过程的执行,对于招生结果的评价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否能够实现、自主招生方案的不断改革是否成功,都要依据招生结果来评价。要对自主招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就需要对通过自主招生途径被录取到高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本文研究以H大学在校本科学生为样本,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理论、需求理论、适应性理论为基础,从大学生在校表现的各方面设计大学生在校表现及需求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主动性发展、学生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比较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学的学生与高考统招生的在校表现与需求,探究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学的学生在校表现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提供建议。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学的学生与高考统招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发展、社会适应性方面,以及在校表现整体情况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学生在校表现的外部因素包括:招生考核方式、校园文化与氛围、师生互动与影响;影响学生在校表现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内部动机与投入、学生的个人特长与潜能等。改进建议方面,为了提高自主招生学生在校表现,实现自主招生人才选拔初衷,自主招生选拔标准与考核方案应与学生专业志愿、学科潜力、学习能力等条件相匹配,同时将培养与招生相结合,制定专门面向自主招生学生的培养方案,正向影响自主招生学生的在校表现,真正发挥自主招生选拔多元优秀人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