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乳腺癌(T1-2N1M0)患者,对放疗组和未放疗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局部区域复发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预后不良亚组,同时比较两组上肢水肿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伴有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的T1-2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依据入排标准选择病例。大多数进行了全身性化学治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术后放疗组60例,未放疗组78例。分析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局部区域复发率(LRR)和远处转移率(DM),同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局部区域复发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257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2.5个月(6105个月),最终分析病例数为138例,全组患者共有13例出现死亡,10例出现局部区域复发,13例出现远处转移,全组患者5年OS、DFS、LRR、DM分别是90.6%、87.0%、7.2%、9.4%。(2)对放疗组和未放疗组进行生存比较,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5年OS分别为96.7%和85.9%(P>0.05),DFS分别为90.0%和84.6%(P>0.05),LRR分别为3.3%和10.3%(P>0.05),DM分别为9.3%和10.3%(P>0.05)。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OS、DFS、LRR和DM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对两组患者的上肢水肿情况进行分析,放疗组有18例患者发生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30.0%,未放疗组有12例患者发生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5.4%,通过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对影响LRR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5)、月经状态(P<0.05)和组织学级别(P<0.05)影响该分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LRR。(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5)和组织学级别(P<0.05)是影响该分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LRR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分期为T1-2N1M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良好,局部区域复发率较低。(2)分期为T1-2N1M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对5年OS、DFS、LRR、DM无明显影响。(3)术后放疗增加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概率。(4)年龄≤40岁、组织学级别III级的亚组5年LRR风险增大,术后放疗可能会使其有更好的受益,对该分期患者需在权衡风险和获益的情况下进行术后放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