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宝应三朱”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宝应三朱”是指活跃于成化至嘉靖时期的朱应登、朱应辰、朱曰藩三人。他们作为扬州宝应朱氏家族的重要代表,创作了数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开启了朱氏家族作为文学家族的发展阶段。三人在诗歌、文赋、散曲领域的创作,代表了明中叶文坛的重要成果。研究“宝应三朱”的文学创作,不仅对于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更能以小见大,了解明代中叶文坛的变革及文学思潮之演变。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梳理“宝应三朱”的家世与生平经历,探究其家风家学的特点;第二章则从家族与个人两个维度研究三人的交游活动,还原其交游圈层的面貌。第三章着重分析朱氏父子的文学理论,比较二人文学思想的共同点和区别,尤其是在复古问题上的不同态度;通过分析朱应登父子的文学思想,挖掘其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第四章以他们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探究三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其中朱应登、朱曰藩父子以诗文作品为基本分析内容,朱应辰则以其散曲集《淮海新声》中的主要作品为研究对象。经过材料分析发现,朱应登作为“复古派”的追随者,其文学思想与创作,都忠实地遵循了复古派的主张;朱曰藩则以六朝诗风为宗尚,积极践行清丽柔婉的文学风格。朱应辰的散曲“豪丽兼并”,是明中期重要的散曲作品,成为明曲词化过程中的代表作家。同时,三人出身江淮,所写作品又不免带有江淮文化的习气,呈现出一定的温婉隽永之风。“宝应三朱”的作品走向了三种不同的文学路径,使整个家族的文学面貌变得生动多姿,同时也为后世显现了明中叶文坛的种种气象。
其他文献
收集国内外文献,对合纤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以及耐久性抗静电合纤织物进行综述。
<正>磨粉机是面粉加工中重要的设备,磨粉机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面粉质量和工作效率。正确使用调整磨粉机,及时排除故障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工出优质的面粉。其常见的故
宣城长桥污水处理厂在试运营初期, 由于进水水质指标较低, 活性污泥难以培养, 厂区进水经二氧化氯杀毒后达标排放,污水管网接通后, 污水厂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现简要介
通过对面粉厂磨粉机使用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大量的生产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办法和正确使用麻粉机的要点。
棉针织物用各种浓度的次氯酸钠漂白后,用直接染料染色。与商业漂白和染色的棉针织物作了比较,并找出其形成色差的原因。一般,纤维素织物不难漂白和染色。但是,正常操作条件或程序
近些年来房屋墙体质量问题频繁出现。根据统计表明,因为外墙体开裂影响住房美观和安全的事件占到大多数,一般出现网状裂缝和纵向裂缝等开裂问题,尽管有些裂缝并没有严重的威胁到
品德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的才智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德的高低。在所谓人才的德、才、学、识四个因素中,德是第一位的,才、学、识是受德支配的。体育
在穿墙生命探测中,由于墙的双程穿透衰减,墙后的人体目标雷达回波非常微弱,比天线耦合和墙的一次反射回波小得多,必须对其进行杂波抑制才能从中检测出目标特征。在冲激体制下
农田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与环境质量、人类生存和粮食安全关系密切,是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利用Hyperion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和大量地面实验测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