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和铜镍掺杂锰氧八面体分子筛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锰氧八面体分子筛(OMS)是一类孔道截面为矩形的分子筛,按其孔道截面的长宽可分为OMS-1~OMS-7,OMS-2(具有2*2孔道结构的锰氧八面体分子筛)作为其中的一员,是一种电导率高(10-2Ω-1 cm-1))、比表面积大(102 m2 g-1)、合成方法简便的分子筛材料,在CO的氧化、苯乙烯的氧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等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本文包含两项工作,一为Cu或Ni掺杂的OMS-2的制备、表征及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研究,二为碱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均匀释氧的研究。具体内容通过以下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了过氧化氢及其催化分解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的现状以及OMS-2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第二章制备了七种Mn3+/Mn4+比高、晶粒尺寸小的Cu-OMS-2或Ni-OMS-2分子筛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温N2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表面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第三章研究了制备温度、Cu或Ni的掺杂浓度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发现OMS-2系列催化剂均为具有2*2孔道结构的Cryptomelane-Q,syn-KMn8O16晶体,由宽为9~30 nm(平均19 nm),长69~360 nm(平均212 nm)的纳米棒组成,BET比表面积为120~180 m2 g-1,孔体积为0.69~1.04 cm3 g-1,微孔、介孔、大孔的体积百分比分别在4%~6%、32%~61%、34%~62%范围内,75%以上的比表面积由微孔和小于34.48 nm的介孔提供。七种分子筛中曲率半径在0.49 nm附近、27~59 nm范围内的孔的体积较大,分别对应分子筛的2*2孔道和纳米棒之间的堆积结构。催化剂表面O/Mn比在3.1~4.9范围内,远高于晶体化学计量数之比和体相O/Mn比(2.09~2.15)。Mn3+/Mn4+比在0.6~2.0范围内,高于大多已报导的OMS-2系列催化剂。Mn4+/O比在0.06~0.19范围内,Mn4+/(Mn+O)比在0.05~0.15范围内。制备温度、掺杂金属的种类和浓度的变化不会改变晶体结构,但会影响分子筛的晶粒大小、比表面和孔径分布、表面Mn3+/Mn4+比、Mn4+/O比和Mn4+/(Mn+O)比。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Cu-OMS-2或Ni-OMS-2分子筛晶粒大小减小,分子筛中曲率半径在3.4~10 nm范围内的孔的体积和比表面积变化不大(<10%),曲率半径在27~59 nm范围内的孔(纳米棒堆叠孔)的体积减小20.6%,比表面积减小19.0%、曲率半径在59.6~273 nm范围内的孔的体积和比表面积随机波动(波动幅度-9%~26%)。随着掺杂Ni或Cu浓度的增加,分子筛中曲率半径在0.31~1.94 nm和0.5~34.48 nm的孔体积先增加后减小,由于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小于37 nm的介孔提供,因此比表面积也先增加后减小。制备温度的提高会造成分子筛表面层Mn3+/Mn4+比增大。Ni的掺杂会造成分子筛表面层Mn3+/Mn4+比减小,而且随着Ni掺杂浓度的升高,Mn3+/Mn4+比减小。对于Cu掺杂的Cu-OMS-2分子筛,这种变化正好相反。第四章评价了OMS-2系列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活性,结果表明七种分子筛催化剂在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反应中均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活化能在20.4~67.8 k J mol-1之间。25℃时转化速率在0.0546~0.110 mol s-1 g-1范围内,高于商用Mn O2和Ir、Os、Pt、Pd等贵金属,也高于同类型的金属掺杂的OMS-2催化剂。制备温度、掺杂金属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活化能不同。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Cu或Ni掺杂的OMS-2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增大;掺杂Ni后活化能降低,随着Ni掺杂浓度的提高,活化能降低;掺杂Cu后活化能升高,但随着Cu掺杂浓度的提高,活化能降低。Mn4+和Mn3+在OMS-2系列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随着表面Mn3+/Mn4+比、Mn4+/O比或Mn4+/(Mn+O)比的增大,分子筛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活性先增大后减小(kmax/kmin=1.98)。表面Mn3+/Mn4+比、Mn4+/O比和Mn4+/(Mn+O)比是影响过氧化氢分解活性的主要因素,它们将晶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掩盖。未掺杂的OMS-2在25℃时过氧化氢分解的转换速率最高,对应的Mn3+/Mn4+比值为0.9163。掺杂Cu或Ni都会使催化剂表面Mn3+/Mn4+比值偏离此最优值,造成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转换速率降低,且掺杂浓度越大,Mn3+/Mn4+比偏离的越多,催化活性降低的也越多。另外随着表层Mn4+/O和Mn4+/(Mn+O)比增大,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活性先增加后降低。未掺杂的OMS-2在25℃时过氧化氢分解的转换速率最高,对应的Mn4+/O和Mn4+/(Mn+O)比分别为0.14、0.11。Ni的掺杂会造成表层Mn4+/O和Mn4+/(Mn+O)比增大,而且随着Ni掺杂浓度升高,Mn4+/O和Mn4+/(Mn+O)比增大。低浓度Cu的掺杂会造成表层Mn4+/O比和Mn4+/(Mn+O)比增大,但随着Cu掺杂的提高,表层Mn4+/O比和Mn4+/(Mn+O)比减小。第五章建立了过氧化氢分解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确立了碱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均匀释氧的工艺。首先我们通过文献法和实验法确定了数学模型参数,然后以水浴温度为变量,释氧的平均速率和平稳性为指标,进行了数值计算,确立了三种平稳释氧的控温工艺:水浴温度始终为30℃、水浴初始温度为30℃,25 min后设为40℃,水浴初始温度为30℃,28 min后设为40℃。按照三种工艺控制水浴温度,0.32 g Na OH催化7.0 m L的27.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过程释氧均匀,平均释氧速率在10.6~11.0 m L/min。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自动化设备在制造业内大量应用,压缩空气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本文将LCD面板工厂的空压机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空压机的工艺流程及控制策略,结合厂内已有设备设计了一套优化控制方案,旨在提高空压机系统稳定性,减少电能浪费。通过对空压机原理及LCD工厂压缩空气供应流程、使用场景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工厂空压机系统存在供应压力波动大、能源浪费的问题。为了解决上
特征选择是数据降维的方法之一,在机器学习中具有去除数据集冗余特征,降低计算时间开销的作用。过滤式特征选择是特征选择方法中的一种,传统的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注重于选出有利于分类器分类的特征,却缺乏对安全问题的考虑。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传统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选出特征后,已选特征的数据子集提供给分类器使用时,攻击者能轻易地逃避分类器的检测。为解决此问题,目前现有方法FAFS对此提出了对抗过滤式特征选择模型,
创意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并已经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预计2020年创意文化产业GDP贡献比例将达到5.0%,成为我国新的经济支柱型产业。创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融合性的特点。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产融结合以及结构的优化。目前黑龙江省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由重点发展重工业向轻工业倾斜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共享变得更为普遍,共享的数据量也随之剧增。大数据共享和交易的普及,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大数据的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调整,比如数据库在上下级分发和售卖后可能存在二次分发和二次售卖的情况。因此如何在数据库泄露后,实现其版权保护并追溯泄露源成为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鲁棒数据库水印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大数据版权保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但该技术不可避免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汽车排放污染物带来的严重环保问题,使得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的新课题,为电动汽车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机。未来城市交通将以电动汽车为主,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都需要公用充电设施外插电源充电。然而,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大量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的无序充电将会对电网、充电设施和用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电动汽车如何快速高效充电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电动汽车,基
广西汽车制造业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在产、销量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广西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制造业亦成为广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亦显现
三维ISAR成像算法可得到目标的三维ISAR散射点集,相较于二维图像,能反映目标的真实尺寸及形状,从而为目标参数提取及目标识别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但受限于雷达分辨率,单视角的三维ISAR散射点集包含较少的目标特征及信息,难以有效提取目标的各项参数。而不同视角的点集间具有互补性,配准后可得到更完整的点集数据,但不同视角的点集间也存在大量的非重合区域,造成三维ISAR散射点集配准相较于二维图像配准更加
催化脱羧加成是模拟自然生物合成反应途径的碳-碳键形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β-酮酸可以作为酮烯酸类化合物的理想替代物,在反应结束后释放出微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它与其它有机化合物的脱羧转化,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方法来获得羰官能团的分子。由于β-酮酸在酸性、碱性或者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成相对应的酮类化合物,所以如何实现β-酮酸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率转化、高化学选择、高立体选择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
全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资源总量连年减少,海洋鱼类保护和管理工作备受关注。为了合理地、可持续地开发海洋渔业资源,设计出高效准确的鱼类检测识别系统意义重大。传统的鱼类检测识别方法主要依赖人工设计的特征,但通常这些特征是不具有通用性的,并且人工特征的设计需要专家级别的经验。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船载电子监控场景中的鱼类识别任务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识别方案,主要工作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本文提出了一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高度氟化的有机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产品,因具有高持久性、生物积累潜力、毒性和远距离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