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我国柑橘主产区之一,2016年柑橘产量高达242.6万吨,产生约60万吨皮渣。目前,国内柑橘皮渣主要进行填埋处理,但柑橘皮渣含水量高、pH值低,填埋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体和空气。虽然柑橘皮渣富含香精油、色素、黄酮类、果胶等物质,但是提取这些物质后产生的废渣处置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利用柑橘皮渣发酵制备有机肥的资源化处理方式。自主筛选并结合EM基础功能菌制备了适用于柑橘皮渣的堆肥接种菌剂,通过正交试验对柑橘皮渣堆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最优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柑橘皮渣堆肥中试示范研究,验证其优化的效果。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柑橘皮渣堆肥接种菌剂的作用机理、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及堆肥群落演替与堆肥过程中理化参数变化的相关性。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高温堆肥样品及柑橘园土壤为原料,通过长期的高温限制碳源筛选得到耐高温皮渣降解复合菌F。将复合菌F与外购的EM基础功能菌等比例混合得到菌系J。经酶活分析及实际柑橘皮渣堆肥预试验证明,菌系J拥有良好的果胶及纤维素降解能力,并适用于柑橘皮渣堆肥。(2)对原料含水率、碳氮比、石灰量及加菌量4个对柑橘皮渣堆肥效果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总养分含量为指标分析,因素的影响大小排序为C/N(碳氮比)>石灰量>加菌量>含水率;同时得到,柑橘皮渣堆肥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含水率55%、碳氮比25、石灰投加量10 g/(kg皮渣),以及加菌量3%。(3)基于最优条件的中试试验中,温度及脱水效果显著优于小试,无害化效果更好。中试示范的各指标均有一定的提升,其中总养分含量达到6.48%,高于小试的6.07%,说明优化工艺后中试试验得到的有机肥肥效显著提高,工艺优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4)利用高通量多样性测序技术,对柑橘皮渣堆肥接种菌剂的作用原理进行了探讨,菌系J中Bacillus及Penicillium对果胶的快速降解起主要作用,促进了堆肥的成功进行。另外,通过柑橘皮渣堆肥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分析发现,堆肥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优势菌属随堆肥时间不断演变,Bacillus、Penicillium及Thermobifida在堆肥前期占据优势,Sphingobium、Thermoascus及Nocardiopsis则在后期占优。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理化参数有显著相关性,影响排序为C/N>OM(有机质含量)>WC(含水率)>T>pH,其中C/N、OM及WC为正相关,而T及pH为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