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32例(40)髋,其中26例(32)髋获得完整门诊随访资料。其中男女人数比例8:18、男女患髋关节比例9:23。年龄最大65岁、最小47岁、平均55.9岁。按照Crowe分型、Ⅰ型:10髋、Ⅱ型:8髋、Ⅲ型:10、髋Ⅳ:4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实行截骨术。所有患者均有晚期骨性关节炎表现。32髋中有14例进行了结构植骨。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股骨侧以生物型为主、骨水泥型3例。手术时髋臼侧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髋臼侧使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14髋。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iss评分及X-ray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无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1.4改善到术后平均90.4。术后无假体位置安放不当(外展角50.0±4.3,前倾角20.3±4.4),无假体松动的病例。影像学显示: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骨床结合良好无松动移位;股骨假体无下沉,部分患者可见假体于骨床透亮线,但均<1mm无进行性发展。14例结构性植骨,骨块愈合良,大部分有连续骨小梁通过,无明显吸收、塌陷。术后优良率69%,良好率31%。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随着Crowe分型级别增加成负相关。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解决疼痛效果良好,患者术前大多有中度或以上的疼痛,术后大多能获得一个无痛的关节。术后CroweⅢ型3位(30%)和CroweIV2位(50%)有大腿部的轻度疼度。分析原因: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40%)术前有大腿和膝关节疼痛,术前分析为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的牵涉痛相关;3位(60%)患者术前髓腔狭窄使用物型假体固定,尽管使用了小号的股骨假体。术后分析大腿、膝关节的疼痛改善可能不与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改善平行;髓腔狭窄与生物型假体固定可能也是导致术后大腿疼痛的另一原因。而患者功能改善,术后患肢长度恢复与术前的Crowe分型及是否合并膝关节严重外翻畸形和/或马蹄内翻足畸形、是否双髋置换相关。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并发严重骨性关节炎时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的最佳方案。因其置换难度与脱位程度和骨缺损程度等相关。因此这种类型的髋关节置换术学习周期比较长,要积累足够经验和知识并做好围手术期充分准备及术前设计,预想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处理办法才可开展。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