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3AN(A=Cu,Zn)系负热膨胀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热膨胀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其中反钙钛矿锰氮化合物Mn3AN掺杂金属元素(Sn、Ge、Ag、Si等)后,具有各向同性负热膨胀性能,且其负热膨胀性能可调控,同时物理性能优良,如巨磁阻现象、磁致伸缩效应、近零电阻温度系数、高温超导等等,因此备受关注。反钙钛矿锰氮化合物负热膨胀材料可以作为一种单一功能材料,也可以制备近零膨胀复合材料,在微电子、高精密光学仪器以及低温工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Sn掺杂Mn3AN(A=Cu、Zn)化合物及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结构;用热机械分析检测了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并测量了材料的电导率、维氏硬度、摩擦性能,积累物理数据,为此类材料的应用奠定基础。此外,探索掺杂不同元素对Mn3ZnN化合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分别以Mn3CuN和Mn3ZnN化合物为基础,掺入Sn元素,合成Mn3Cu1-xSnxN和Mn3Zn1-xSnxN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Mn3Cu1-xSnxN和Mn3Zn1-xSnxN化合物均具有负热膨胀性能,且材料的负热膨胀温度以及负热膨胀系数可以通过Sn元素含量来调节,随着Sn含量的增加,负热膨胀响应温区向高温移动,材料的负热膨胀温区宽度拓宽。在Mn3Cu1-xSnxN系列化合物中,Mn3Cu0.7Sn0.3N的负热膨胀系数最大,达到-87.5×10-6K-1(298~321K),而Mn3Cu0.5Sn0.5N的负热膨胀响应温区最宽,达到34K(298~332K)。与Mn3Cu1-xSnxN系列化合物相比,Mn3Zn1-xSnxN系列化合物的负热膨胀温区较宽,负热膨胀系数的绝对值较小,其中,样品Mn3Zn0.6Sn0.4N的负热膨胀系数最大,达到-33.78×10-6K-1(298~331K),而Mn3Zn0.5Sn0.5N样品的负热膨胀响应温区最宽,ΔT=60K(298~358)。采用四探针法测试样品的电导率,发现Mn3Cu1-xSnxN和Mn3Zn1-xSnxN化合物的平均电导率在0.15~3.34×103 s/cm范围内,属于导体。这两类化合物的维氏硬度较小,约在400HV左右,远小于陶瓷材料,摩擦系数较大,并不是润滑材料。  基于Mn3Cu1-xSnN和Mn3Zn1-xSnxN化合物,掺入一定量的碳纳米管,形成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相关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碳纳米管后,材料的负热膨胀温区变窄,负热膨胀系数的绝对值减小,维氏硬度值降低,摩擦系数减小,而电导率明显变大。而碳纳米管的含量不同,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负热膨胀系数的绝对值、电导率、维氏硬度以及摩擦系数均减小。  由于Mn3ZnN化合物本身具有磁相变,其负热膨胀温区较宽,故而其应用可能性较高。掺入不同元素(Ag、Ni、Sn)的Mn3Zn0.5B0.5N化合物,负热膨胀性能不同。其中,Mn3Zn0.5Ag0.5N和Mn3Zn0.5Ni0.5N的负热膨胀温区较窄,但平均线膨胀系数较大,分别为-81×10-6K-1和-62×10-6K-1。三个样品的平均电导率在1.11×103~2.45×103s/cm之间,都是导体;维氏硬度值均大于350HV,摩擦系数都较大,不是低摩擦材料,其中Mn3Zn0.5Sn0.5N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2336。由此看来,改变掺杂元素也可以调节负热膨胀性能。
其他文献
抗生素被普遍的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畜牧养殖上,然而其大量的被滥用,导致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逐渐增加,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传统的生物化学工艺并不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污泥产量日益增多。为了便于后续处理处置,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污泥脱水及沉降性能的影响。并将鼠李糖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与同为阴离子型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进行了比较。此外,还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别与阴离子化学表
目前,随着天津滨海地区开发进程的日益加快,“绿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口号应运而生。而土地资源短缺是目前制约滨海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利用海泥吹填土进行园林
染料废水具有色度深、pH变化幅度大、水量大、生物毒性的特点。染料废水的肆意排放对自然环境、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难以达标排放,本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保护专有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机制,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文献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尤其是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