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工作是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原有的后勤体制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必须进行社会化改革。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进行分析找出现行社会化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想模式以及构建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理想模式的路径和原则。 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程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利弊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主要采取的三种社会化模式并进行了三种模式的比较。第四章主要论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构建的制约因素和构建的原则。在影响高校后勤社会模式的因素中,政府行为、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内部环境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影响最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构建中应坚持服务于教育和科研、立足高校后勤发展、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和坚持市场化取向等几个原则。第五章主要论述了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理想模式。认为高校后勤公司制模式是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后勤社会化模式,并提出了构建高校后勤公司制模式的对策举措。高校后勤公司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完成后勤改革目标、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是适应中国现代社会潮流的一种模式。同时,高校后勤公司制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长处,有助于克服其他模式的部分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