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古墓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比较研究——以集安长川一号墓与莫高窟第285窟为中心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句丽古墓壁画在东北亚文化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文化,在构造和壁画题材上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多样性和很高的水平,并反映该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死后观念以及高句丽人民的精神世界。高句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在地理位置上有条件与域外互相往来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朝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高句丽与南北各朝维持友好关系,佛教则成了域外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4世纪末,随着佛教传播到高句丽,佛教也随之介入了高句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高句丽人的意识形态也有了很大改变。  长川一号墓壁画是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色彩的壁画,但其主室藻井却绘有象征太阳的日像和象征月亮的月像,还绘有北斗七星。佛教文化艺术外,道家神仙形象也同时出现。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形制的变化,说明佛教在东传过程中,与中国本土及敦煌地方文化的融合和互渗。尤其,藻井图案不仅有佛家与印度教神灵混合的形象,还存在着道家和佛教混融的形象。作为外来的宗教艺术,进入某地区,必然要受到当地文化思想的影响。正是佛教净土思想与道家的天界思想合流的具体反映。  对高句丽古墓壁画和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的研究,学术界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韩国留学生的笔者以高句丽壁画墓中之长川一号墓为主,与敦煌莫高窟在西魏时期的石窟壁画作比较研究,进一步阐明笔者个人的见解。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介绍了迄今为止学界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动态;阐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佛教的东传及其影响”。概述佛教对中国和高句丽的影响。  第三章为“高句丽古墓与长川一号墓”。着重考述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概述、集安一带高句丽古墓的分布及具有代表性的几座石室封土壁画墓的内容,以探究长川一号墓的取材及所内在的宗教色彩,并进一步阐明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在取材上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为“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与第285窟壁画”。主要概述敦煌佛教艺术成长的历史背景、佛教美术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影响、西魏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内容。尤其针对西魏时期的第285窟进行具体探究,且从中阐明佛教石窟里并存的道教文化。  第五章为“长川一号壁画墓与敦煌摸高窟第285窟的比较”。专门对高句丽古墓壁画与西魏时期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作出比较,探究高句丽古墓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交流背景、交流类型以及高句丽古墓壁画与西魏时期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内涵的演化等内容。  第六章为“结论”,是本文的总结和提升。论述通过高句丽古墓壁画与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
其他文献
杜鲁门时期是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初创阶段,一方面在援助目标、援助机构和援助重点等方面基本上确立了大致的框架,为以后长期的、系统的对外援助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
本文通过对近代商人办学活动的论述,从这一角度对商人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近代商人在教育培养目标上,突破了传统人才观念的束缚,把培养适合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创新
概要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汪精卫的“和平工作”,以“‘和平工作’的理想和参与者的心理”为视角展开研究,能够勾勒出那段“和平工作”不外露的一面。真实的“和平工作”,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