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小说死亡叙述的审美文化阐释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享誉中外的美籍华人文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丰实厚重且影响深远的精神产品。林语堂是个善于描写的大师,其七部小说,主题各异,但都关注人生,尤其在死亡叙述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也造就了一定的审美效果,其背后也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意蕴。立足林语堂七部小说《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红牡丹》《赖柏英》《唐人街》和《奇岛》的文本,本文着重分析阐释其死亡叙述的特征、审美效果和文化意蕴,除绪论和结语共分为三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林语堂的小说创作、林语堂小说死亡叙事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突出之处。第一章,分析林语堂小说的死亡叙事。在梳理七部小说的死亡情节的基础上,总结林语堂的“死亡情结”及其笔下的死亡形式,死亡情节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其次,林语堂笔下的死亡多有预示,通过一些特定的物象、梦境以及其他一些如预言、签文等形式预示人物的死亡。第三,小说中的死亡还具有死亡细节、丧葬礼仪简略叙述以及叙述时多采用内视角模式等一般特征。第二章则在叙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独特的叙述方式产生的审美效果。死亡的预叙让情节多有悬念,使情节发展更加跌宕起伏。死亡多且细节、丧葬礼仪叙述简略则营造出清冷的氛围,加之生者情感节制、情感冲突的减少造就出“平和的悲剧”,使死亡情节与作品整体和谐的基调更加协调。此外,叙述简略实则是“留白”,有限的文字反之可以进一步调动读者的想象,进入读者再创作,从而加强悲剧效果。第三章则从文化意蕴的角度切入,分析林语堂独特的死亡叙述。林语堂是个文化综合体,其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中西融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让他可以直面人生、正视死亡的哲学意义。死亡的简略叙述则是他矛盾的生命观的体现,既有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生命观,同时也有西方基督教的生命观。死亡预叙则体现出传统的鬼神文化、民间信仰等。结语则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归纳。
其他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为了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符合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课程开发团队在充分
通过增加控制函数,结合Le去噪模型的保真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着色模型。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快速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图像着色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因素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方法,利用探测技术获取的探测车平均速度、拥堵系数、停车时间比例、加速度噪声和平均速度梯度作为交通拥堵表征量,采用VISSIM仿真方法
奖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奖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能收到很多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奖赏的注意事项,以更
综述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HALS)在农膜应用中的发展历程。通过大田应用试验,对一系列自主创新产品的耐候、耐酸性能进行了验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160例,男67例,女93例,年龄17~60岁。 1.2 临床表现:关节痛160例(100%),关节红、肿85例(53.1%),皮下结节32例(20%),心脏病表现42例(26.2%),白细
生物学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渐深入,教师也在逐渐主动改变教学理念,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
企业经营机制是客观存在和可认知的,其合理运行是企业不竭动力。企业经营机制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而调节系统是通过各分属机制相互配合实现两大
根据重庆国金中心T1塔楼为带有伸臂桁架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特点,核心筒竖向结构选用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进行施工,主要从施工组织、操作架搭设、超重构件现场组装
通过对中德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存在的“学科化倾向”问题,提出借鉴德国职教“学习领域”理论,重组并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