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孪晶退火对镁合金薄板冷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以其自身的优异性吸引各行业的青睐。本文对轧制态AZ31镁合金薄板进行研究,在预压缩预置孪晶的前提下,经过一定的退火工艺,由显微组织观测和力学性能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AZ31镁合金薄板在压缩、拉伸过程中孪晶的出现和变化机理;观察了孪生-去孪生以及孪生和再结晶对AZ31镁合金薄板显微组织和成形性的影响。经本论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1mm厚AZ31镁合金薄板沿横向(TD)和轧向(RD)分别预压缩1.59%,3.32%和5.38%后,200℃退火6h去除应力保留孪晶片层结构,研究了初始孪晶对镁合金板材组织和成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随变形量的增大,试样屈服和极限抗拉强度逐步增大,伸长率逐渐增大。当沿TD预压并反向单轴拉伸以及沿RD预压并反向单轴拉伸时,真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屈服平台,这可归因于去孪生行为发生。随预压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加工硬化指数(n值)增加,塑性应变比(r值)减小,横向预压杯突值也从原始试样的2.83 mm最大提高了89.40%,达到5.36mm,而沿轧向预压最大提高了139.58%,达到6.78mm。(2)通过对1mm厚AZ31镁合金薄板沿TD方向预压缩5.20%后在不同温度(200℃,300℃,400℃,500℃)退火处理2h后,晶粒尺寸先逐渐增大随后减小。400℃退火温度下的晶粒尺寸最大,从原始材料的9.6μm增大至32.9μm。400℃下退火10s~120s,孪晶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在120s时孪晶完全消失,说明再结晶发生速度很快。材料屈服强度(ys)和极限抗拉强度(uts)在三个方向上(rd,45°和td)随退火温度升高逐渐减小,断裂延伸率(fe)逐渐减小。加工硬化系数(n值)随之增大,塑性应变比(r值)逐步减小。冲压成形性能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杯突值(ie)在400℃退火时达到最大为5.78mm,与原始板材2.83mm相比,提高了104%。(3)通过对1mm厚az31镁合金薄板实施td预压缩1.59%,3.32%,5.38%,7.76%后450℃下高温退火2h。发现退火后其晶粒尺寸逐步增大,由原始板材的9.6μm分别长大至14.2,31.3,32.1和35.3μm。且随预变形量的增加,屈服强度(ys)逐步减小,抗拉强度(uts)和断裂伸长率(fe)逐步增大。塑性应变比r值逐步减小,加工硬化系数(n值)逐步增大。杯突值由原始试样的2.83mm分别增大为3.6mm,5.09mm,5.43mm和5.74mm,冲压成形能力最大提高103%。(4)通过对1mm厚az31镁合金板材实施td预压缩1.69%,3.32%,5.38%后进行轧向3.3%的预压缩,随后450℃下退火2h。预变形使(0002)基面产生了近86.3°的旋转且产生了大批孪晶组织。后续退火诱导再结晶行为发生,提高了镁合金的塑性。其晶粒尺寸随横向压缩变形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由原始材料的9.6μm增大至最大变形量td5.38%rd3.3%的25.6μm。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步减小,而伸长率增大。n值逐渐增大,r值逐渐减小。杯突值由原始的2.83mm分别增大为5.61mm,5.72mm和6.01mm,成形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最大提高112.3%。(5)通过对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RD方向3.3%后TD方向1.69%,3.32%和5.38%的预压缩450℃退火2h。晶粒尺寸随横向压缩变形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原始为9.6μm,不同变形量晶粒尺寸分别为27.1,18.9和17.1μm。这可能与交叉孪晶作为再结晶形核质点促进再结晶行为有关。而杯突值分别为4.88mm,5.37mm,5.48mm,说明晶粒取向的改变大于晶粒长大织构弱化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营养盐既是海洋浮游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海洋初级生产力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调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另一方面,营养盐的时空变异又受控于生物地球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热电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技术,在制冷与发电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氧化物热电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
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并可快速充放电,而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安全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两者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而电极材料是影响以上两种储能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设计、制备具有更高性能且生产成本更低的新型电极材料,是近年来电化学能量存储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可膨胀微球是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印刷油墨、鞋底、纸制产品的固化剂等领域的商品化聚合物微球体,
本课题为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8BB7048)的组成部分,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材料,调节堆体的初始含水率、通风供氧
由植物类生物质转变的碳材料,由于来源广、可再生、孔结构发达、杂原子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氧气还原反应(ORR)炭基催化剂之一。薯类植物由于含有大量的球形淀粉颗粒,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金属元素,可在制备球形碳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原位氮原子掺杂、高石墨化程度和高孔隙率,因此它是制备掺氮多孔炭基ORR催化剂的优良前驱体。本文以薯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掺氮多孔炭,并探究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为探索高效
学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