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段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增长点、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将更多的依托历史地段。然而由于现实中历史地段发展中破坏性开发、过度商业化、社会结构破坏等问题屡见不鲜,暴露出历史地段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法定规划要求内容的缺项。本文以南京一般历史地段的现状特征和保护困难为缘起,引发对历史地段保护的探索。在国内外历史地段保护理论与实践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历史地段环境更新设计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段目前存在的复杂问题,建构出“环境微更新”的历史地段保护体系。利用环境要素的文化价值体现以及空间的城市开放,以“城市博物馆”的方式展现历史地段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论文主体包括理论研究、体系建构、保护与更新策略和实施探索四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分析环境更新在历史地段保护中的经验与缺项,基于环境要素在历史环境塑造中的作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作用,提出建构“环境微更新”的保护模式。第二部分环境微更新体系的建构,进一步研究“环境微更新”目标、原则和内涵,确定历史地段环境的“保护”要素、“活化”要素和“更新”要素。第三部分提出物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与展示、环境塑造与微更新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制定对街道序列与节点、街巷及院落绿化、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照明等环境七要素微更新的原则与引导方法。最后以南京陶谷新村的一般历史保护规划作为实施探索研究,对于环境微更新的动力机制、规划评价,提出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