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外框—核心筒混合结构健康监测与施工全过程模拟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度大和施工过程复杂,给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施工阶段,结构抗力体系的不完整性以及荷载的复杂性增加了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率和失效概率。而在长达上百年的使用阶段里,由于材料老化疲劳、长期荷载以及台风地震等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结构损伤累积及抗力衰减,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引发灾难。因此,运用健康监测与全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以及使用阶段结构的变形、受力状态以及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优化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施工阶段的健康监测与全过程模拟研究,并对核心筒领先外框架施工以及伸臂桁架后接时序等施工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并考虑材料的时变效应,对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施工阶段核心筒和巨柱的竖向变形以及关键部位应力的发展规律,并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施工过程等时变效应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结构竖向变形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鱼腹型”规律,核心筒和巨柱轴向压应力逐渐减小。时变效应对结构竖向变形和应力影响很大,在超高层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容忽略。通过对结构进行施工阶段折减风荷载和地震效应分析,表明结构在施工阶段是安全稳定的。研究了施工速度以及核心筒领先外框架施工楼层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速度对结构竖向变形、变形差以及应力的影响较小;施工阶段核心筒超前外框架施工25层是安全稳定的,但为了减小结构的内外变形差,在下部结构宜采取较大的核心筒领先施工楼层数,在中上部结构应选用较小的领先施工楼层数。最后,本文以最大应力发展水平为控制目标,确定了伸臂桁架合理的安装时序,并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施工全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超高层结构健康监测中结合实测与施工模拟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和施工全过程模拟所获得的数据可以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的资料,本研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经现场补勘和试验对比,某工程三轴水泥搅拌桩在丰富地下水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下,在施工中出现了不返浆等成桩问题,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实践证明,三轴搅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阴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行阴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业部根据经济学家奥珊斯基的建议首次制定了美国官方贫困门槛,而奥珊斯基的贫困门槛则基于营养支出法和恩格尔系数法计算得到。美国的贫困线兼具绝对性和
城市基层党建是涵盖社区党建、单位党建、区域化党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等的系统化党建工程。新型城镇化形势下,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在组织体系、人员队伍、功能作用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京津冀区域内部现代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成为制约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以京津冀内部现代服务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条件和特点给烃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对于晚期成藏来说,烃源岩的时效性比其原有品质条件更为重要,烃源条件分析和烃源岩评价应该打破“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