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认识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动力、演变趋势及传播模式。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剪纸文化为研究对象,尝试将互联网商业信息中的剪纸数据应用到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中,实现商业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及剪纸文化的区位分析。结合Web页面信息采集及淘宝API程序设计了一种新的数据采集流程,获取了较为全面的剪纸商业信息。剪纸文化网络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有效地组织了庞大的互联网研究数据,实现了互联网商业地理信息的结构化存储和管理。在互联网空间的剪纸文化景观可视化表达中,挖掘剪纸商业信息的空间价值,分别在店铺与消费者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交易的空间格局与特征、C2C表征的网络活跃度、店铺时空扩展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可视化景观研究,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表达及传播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描述了不同角度下互联网传播的剪纸文化空间格局,结果显示互联网中剪纸文化的传播主要以传统文化地域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为中心、由邻近向周边、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的传播趋势。互联网空间与地域文化景观的耦合性研究,分别从店铺景观与地域文化景观的耦合性、消费者景观与地域文化景观的耦合性两方面进行论证,结果反映店铺景观在与地域文化景观的耦合中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整体景观的耦合度较高,消费者景观与地域文化景观基本一致,体现出传统文化地域的消费者接受不同地域的剪纸文化,其中店铺景观的耦合在时空演变过程中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时空演化中显示整体景观的耦合经历了从增加到衰减的过程,体现了网络店铺正处于逐渐脱离传统文化地域为中心而向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蔓延的趋势。本文在方法上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了新的数据采集流程,并实现了针对剪纸文化网络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有效地组织了互联网中的文化类商业数据,在可视化表达和区位研究中分析了剪纸文化在互联网中的传播特征。论文为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案例分析和新方法的探索,对研究非物质文化的社会传播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