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相光Fenton反应在处理实际废水的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如pH值的应用范围较窄(2-5),催化剂易流失且造成二次污染等。非均相光Fenton反应体系则避免了上述问题且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本论文使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铁以及硫酸铜反应制备两个系列的催化剂微球,分别为FS催化剂和FCS催化剂。在对催化剂微球的质量以及直径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表面上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XRD和FT-IR等对其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催化活性。在光辐射和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微球分别对活性红MS、活性蓝B和酸性黑234进行脱色反应,主要研究了光辐射强度、染料浓度和无机盐等因素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以及其与染料脱色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最后借助紫外—可见光谱和总有机碳测定分析了染料的脱色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浓度越大,催化剂微球的质量越大且形状越不规则;海藻酸钠浓度一定时,催化剂表面铁离子的尉着量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且铜离子的存在会提高铁离子的附着量。在催化剂微球的表面,海藻酸钠分子的羟基和羧基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呈现出“蛋盒”结构。在光辐射和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剂微球能够使染料发生脱色反应,并且催化剂微球表面铁离子数量越多,其催化活性越高。与催化剂FS相比,催化剂FCS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和光辐射的增强都可以提高染料的脱色率;适当的过氧化氢的用量可以促进染料的脱色反应;染料的浓度越高,其脱色率越低;染料溶液中的无机盐也会对其脱色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两种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仍能促进染料的脱色反应,尤其以催化剂FCS更为突出并且具有更好的重复利用性能。染料的非均相脱色反应可以用假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来描述,并且光辐射强度的减弱、染料浓度的提高以及溶液中无机盐的存在都会使染料脱色反应的速率降低。另外,活性红MS和活性蓝B的脱色反应也符合Langmuir-Himshelwood动力学模型。催化剂不仅可使染料发生脱色反应,而且能使其芳香环结构遭到破坏,并进一步降解生成无机物,催化剂FCS比催化剂FS更能促进染料的脱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