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吉首市老城区绿道构建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an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城市化对自然生态与文化的冲突不断涌现,城市绿道作为一种能够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连接城市各类游憩资源、提供开敞户外空间、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实现城市和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和城市规划及建设者们的关注与推崇。自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生态绿道系统建设以来,诸如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纷纷开始对城市绿道进行建设,使得绿道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山地城市作为地形环境特殊的城市,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所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脆弱、开敞空间不足、道路狭窄造成的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山地城市绿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湖南吉首市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该市在201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提出要建设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吉首市绿道建设缓慢,没有形成系统体系,城市各绿色开敞空间相对不足,市民的游憩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另一方面,吉首市城市周边山区资源丰富,民众为了获取休闲游憩的需求,自发组建了多条山地游览路线。在这样的城市背景之下,本研究希望通过吉首市老城区范围内绿道系统构建的角度,探索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游憩、扩展城市开敞空间、组织慢行交通的绿道构建方法。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绿道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明确绿道的基本概念、功能、特征及构成要素,结合山地城市相关理论,总结出山地城市绿道的特征与分类。之后,通过系统论的方法对绿道系统中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绿道选线受城市游憩资源吸引,依附于城市链状空间的特点;同时结合老城区实际情况,综合景观生态学、游憩学与交通学相关理论,归纳出城市游憩资源的种类与相关指标,构建各类型资源的评价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专家打分,确立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吉首市老城区的各类游憩资源与潜在路径进行适宜性打分评价,得出各资源的吸引力值;最后用叠加分析的方法来得出绿道的初步选线,参照相关城市规划进行选线调整,从而实现老城区绿道网络的构建,同时结合实地情况与特色,提出相应的绿道设计构思。由于吉首市地处国家级14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的中心位置,对吉首市老城区绿道构建的研究,必然对片区内其他城市的绿道建设具有积极地借鉴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以at14a相关基因型(野生、缺失)拟南芥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分析野生型(col)、缺失突变体(at14a)拟南芥差异基因表达状况,初步探讨拟南芥AT14A的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然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适合于研究微观力学的微极性弹性理论和非局部弹性理论对碳纳米管的静力学、屈曲以及动力学性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实现企业利益的可持续增长和企业价值的稳步提升,必须依赖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公司层面的创新受到代理问题的制约,公司治理机制因此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随着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成长,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方面从“用脚投票”逐渐转为“用手投票”,并且机构投资者本身具有专业方面、资金方面以及人员方面的优势,都使得他们足够的能力和意图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