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组织病理学诊断及肿瘤分子生物学检测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基础,而准确、足量的病变组织取材是获得病理诊断的前提。对于肺中央型病变,气管镜是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但对于部分气管镜取材阴性或不能耐受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影像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是良好的替代方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胸部病变的穿刺活检最常用的引导方式,广泛应用于引导肺周围型病变的活检取材。但CT引导肺中央型病变穿刺活检存在两个缺点,导致其应用受限:1、肺中央型病变常伴有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CT有时难以明确待穿刺靶区;2、肺中央型病变毗邻肺动静脉等重要血管,CT平扫不易清晰显示病变与肺门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目前随着各种适应于磁共振介入(Interve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的快速成像序列的研发和磁共振兼容性介入设备的临床应用,I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颅脑、头颈、乳腺、骨骼肌、肝脏、前列腺等多个部位的微创诊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软组织对比度高、任意平面成像、功能成像、血管流空效应及无电离辐射损伤等成像特点,在区分肺中央型病变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以及显示病变与肺门血管的关系上具有显著优势。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0T开放式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肺中央型病变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04例就诊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磁共振介入室行磁共振引导下经皮肺中央型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做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得到了本单位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认定和许可,入组标准为:(1)肺部中央型病变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2)临床怀疑为恶性病变,治疗前需要明确病理诊断;(3)临床考虑为良性病变,但治疗后效果欠佳,需要明确病理诊断;(4)不适合开胸或患者拒绝外科手术的肺中央型病变,需明组织学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方案。排除标准为:(1)严重肺气肿,穿刺入路无法避开肺大泡者;(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率大于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上限2倍以上者);(3)严重血小板异常(<50×109/L);(4)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磁共振检查禁忌者;(5)病人无法配合者,或是患者家属拒绝签署穿刺活检协议书者。按照术前强化CT表现是否伴有肺不张分为两组,其中伴肺不张的32例,不伴肺不张的72例,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下对104例肺中央型病变行经皮精准穿刺活检术,术后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或是临床、影像学随访6个月以上的诊断结果作为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将磁共振引导经皮穿刺病理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对比,从而计算出磁共振引导肺中央型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计算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是否伴肺不张的病灶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应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取P<0.05有显著差异。结果104例肺中央型病变均成功行磁共振引导经皮精准穿刺活检取得了病变组织,平均穿刺时间为27±5分钟(范围21-47分钟)。本研究中磁共振T2WI-TSE快速扫描序列,在32例伴有肺不张的中央型病变中,可明确区分30例,准确率达93.8%。当磁共振T2WI-TSE序列横轴位扫描区分病变与肺不张困难,而矢状位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肺不张的关系。当磁共振T2WI-TSE快速扫描序列区分肺不张困难时,磁共振E-T1WI-TSE、DWI扫描序列作为补充扫描序列。穿刺病理结果诊断肺中央型病变为恶性病变的90例,良性病变的14例;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21例)及临床、影像学随访6个月以上(83例),最终诊断结果为恶性93例,良性11例。磁共振引导经皮精准穿刺活检诊断肺中央型病变的准确率为97.1%,敏感度96.8%,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8.6%。其中伴有肺不张组的准确率为93.8%,敏感度93.3%,特异度100%,不伴肺不张组的准确率98.6%,敏感度98.4%,特异度100%。两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活检相关的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6.7%(7/104),均不需闭式胸腔引流,自限性咯血发生率为1.9%(2/104),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1、磁共振多参数成像中磁共振T2WI-TSE序列、E-T1WI-TSE序列及DWI序列能够清晰分析肺不张及坏死,利于穿刺靶点的确定,以提高肺中央型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2、磁共振的血管流空效应能够清晰分辨出病变周围或肿瘤内部走行的血管,避免血管的损伤,清晰的分辨病变与周围主干血管关系,提高肺中央型病变活检的安全性。3、1.0T开放式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中央型病变可行、准确、安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