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的政策取向及其效应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广泛使用的干预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产业政策划分为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学术界认为我国的产业政策为选择性产业政策,应该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直以来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政府为引导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本文基于1990-201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文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政策取向和实施效果。首先本文以中国钢铁工业年鉴和中国钢铁大事记为政策文本来源,收集了138份政策文本。并将138份政策文本根据文件标题关键词划分为9大政策主题,分别为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矿山开发、结构调整、钢材贸易、行业准入和产业规划。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政策文本的外部特征,主要包括发布时间的统计分析、政策主题的分布情况、政策主题随时间变化的统计情况。研究发现,在138份政策文本中,结构调整、质量监督和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政策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矿山开发和产业规划相关的产业政策所占比重较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为主题的产业政策的数量在减少,以环境保护、行业准入和产业规划为主题的产业政策的数量在增加。其次本文以22个干预程度副词作为评价指标,对138个政策文本进行系统聚类,将其分为5类,并得到各类干预程度强弱的差异。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我们对钢铁产业政策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研究了不同政策主题和不同时期政策的干预程度和政策取向。研究发现,不同政策主题的产业政策的干预程度和政策取向有所差异。以安全生产、质量监督和行业准入为主题的产业政策的干预程度较强,其次是以钢材贸易为主题的产业政策和以矿山开发、结构调整为主题的产业政策,再次是以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为主题的产业政策,最后是以产业规划为主题的产业政策。以安全生产、质量监督、行业准入、钢材贸易、矿山开发和结构调整为主题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在以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为主题的产业政策中,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占比均较大;以产业规划为主题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功能性产业政策。不同时期钢铁产业政策的干预程度和政策取向有所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钢铁产业政策的干预程度在逐渐减弱,而政府实施的功能性产业政策越来越多,但选择性产业政策的占比依然较大。从整个时间来看,我国实施的钢铁产业政策仍然以选择性产业政策为主,功能性产业政策为补充,因此,我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取向为选择性产业政策。最后本文从粗钢产量、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四个方面来评价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粗钢产量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陷入“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循环路径中;产业集中度陷入“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循环路径中;结合产能利用率来看,钢铁行业陷入“刺激-过剩-淘汰-刺激”的循环路径中。短期来看,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对粗钢产量、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具有简单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本质上仍是选择性产业政策,这种产业政策使得粗钢产量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均陷入了不良的循环路径中。
其他文献
<正>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曾经引用过法国作家布封的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并且提出了“精神个体性”这样一个科学概念,强调“用自己的风格去写”,是作者不容剥夺的权利。从文学创作来说,不同的艺术风格,正是作家诚于中形于外的“精神个体性”在作品中的必然表现。它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体中显示出来,并且贯穿在作家的一系列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为这一作家和那一作家彼此互相区别的鲜明而独特的标志。我国杰出的作家周立波(1908—1979年),从事革命文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