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分析当代美国本土裔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的“齐佩瓦四部曲”对本土裔文学自然主题的借鉴和改造,探讨其小说对美国主流文化中“生态印第安”想象的超越。论文认为将印第安文化“生态化”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本土裔美国人争取到更多的听众和发言权的同时,也抹杀了印第安社会的现实问题,损害了印第安文化。导论部分在美国印第安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介绍了厄德里克的创作地位和研究现状。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重要的本土裔作家之一,是“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中坚力量。厄德里克研究受到了本土裔美国文学研究整体发展方向的影响,并集中体现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由于印第安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对其文学的生态批评一直是本土裔美国文学研究和生态批评两大领域的共同热点。以厄德里克为研究对象的生态批评,数量的单薄和内容的单一,与她在其他文学领域成为热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当代美国社会“生态印第安”的文化和文学集体想象有关。对厄德里克小说的生态批评话语的缺席,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这也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创新点。第一章首先梳理了印第安人形象在美国文学中的发展史。印第安人从“嗜血的野蛮人”、“天真的自然人”到“生态印第安”,再到“印第安生态学者”,这一逐渐走向自我表达的历程,也是他们逐步从“他者想象”过渡到“自我想象”的过程。当代本土裔美国人逐渐将“生态印第安”作为自我定义的一部分,在创作中,发展出本土裔美国文学的三大自然主题:表现印第安人与土地关系的归家主题;印第安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动物主题;以及印第安女性与自然关系的女性主题。通过对这些自然主题的不断书写,本土裔美国作家试图表现印第安人与欧洲美国人不同的世界观。本章随后通过分析厄德里克与其他本土裔作家的论争,探讨厄德里克对将印第安文化生态化的看法。她的创作延续了本土裔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题,但又溢出了特定的创作框架。在接下来的三章当中,论文通过对四部曲中三大自然主题的分析,考察厄德里克在本土裔美国文学的传统内对“生态印第安”想象的超越。第二章分析厄德里克对本土裔美国小说中“归家”主题的改造。白人小说家笔下的“迁移”主题是与印第安文学差别最大的地方。四部曲也凸显了“归家”主题。但和其他本土裔美国小说家不同的是,厄德里克笔下的居留地已经不再是印第安人最后的避难所。论文从本体论角度,依据印第安文化中“家”的定义,分别从地方/空间、历史/时间、社区/人民三个角度对其“归家”的主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厄德里克笔下的居留地不再是与世隔绝的乌托邦。从“回归”这个角度来看,厄德里克没有将“归家”的结果理想化:主人公们的归家是一种“有问题的归家”,归家之后的主人公也并未解决一切麻烦。相对斯科特·莫马迪等本土裔美国作家笔下的“地理乌托邦主义”,厄德里克的小说体现了真正的“地理现实主义”。第三章探讨齐佩瓦四部曲中的动物主题。厄德里克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动物变形”的主题,相对其他批评家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所做的零碎分析,本论文在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框架内对这一主题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四部曲对“变形”主题的借用,在叙事风格上有一个从“神话”模式到“讽刺”模式的转变。一方面,驾驭着“机械坐骑”的当代印第安人形象颠覆了划着独木舟的“生态印第安”形象;另一方面,厄德里克又含蓄地批判了当代印第安人与自然逐渐疏远这一事实。和“变形”主题相关,在生态批评领域讨论较多的另一热点是“狩.猎”主题。论文首先从“精神生态”的层面探讨四部曲中的狩猎笑话和死亡幽默。无论是对动物的死亡还是对人类的死亡,印第安人都采取一种幽默的态度,从而使自己进入到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和生命循环之中。厄德里克笔下幽默的印第安人形象颠覆了美国主流社会中哭泣的“生态印第安”想象。第四章论述了四部曲中的女性主题。本章首先梳理了印第安文化中“自然女性化”与“女性自然化”的趋势,这两大趋势一方面与美国大众文化对印第安文化和女性的想象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印第安文化自身的母系文化特点。接着通过分析四部曲中的三类女性形象:大地母亲、圣女与女巫、没有孩子的母亲,指出厄德里克对印第安文学中的传统女性主题既有借鉴又有超越:四部曲中的女性力量源于自然,但她们最终没能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她们在文本中失去了声音,失去了力量,甚至逃逸于文本之外。与此对应的是,在“生态印第安”的现代神话中,印第安人走入了丛林,消失在了观看者的视野中。真正的当代印第安人已经消失在了西方文化想象出来的“生态印第安”的神话叙述中。结语部分回应导论,总结全文。由于美国主流文化的“他者想象”和本土裔美国人的“自我想象”,“生态印第安”几乎成了美国印第安人的主导形象。它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迎合美国主流文化的期待视野,一方面也是一种隐秘而迂回的反抗,是当代本土裔美国人出于政治和权力上的考虑,借以在主流文化内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发出不一样声音的手段。但这种做法不但加深了对传统印第安文化的误读,而且也是对当代印第安社会问题的简化。通过对厄德里克的“齐佩瓦四部曲”的解读,本论文试图破除当代美国社会,特别是环境运动和生态批评领域内对印第安文化生态化的集体想象。并不是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是“生态印第安”。厄德里克对当代印第安社会描写的真实性,是她在生态批评领域遭遇冷遇的原因之一。和其他本土裔美国作家不同,厄德里克讲述的不是印第安人在自然中和谐发展的故事。在她的笔下,人与其他生灵和睦共处、充满大地母亲之爱的家园正在消逝之中。论文认为,在论及当代印第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有更为谨慎的批评态度,一方面应肯定他们文化中的自然传统,另一方面不能夸大这种传统,将所有的印第安人都看作是天生的生态学家。结语回顾美国学术界的本土裔文学研究,认为“少一些偏见”是中国学者加入这一新兴领域的最大优势。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层商住楼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性,提出不能将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套用在高层建筑上施工,为解决混凝土施工中强调的问题,提供施工指导借鉴。以下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不高,这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相当不利,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是社会、学校、家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除了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
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地震对河西走廊地区造成重大损失,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震后进行了积极救助,试图使百姓渡过难关,但是灾害无情,地震给当地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莱斯莉·玛蒙·西尔科(1948—)是当代美国本土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典仪》使她成为美国本土文学复兴中的重要领军人物。此后西尔科出版了《死者年鉴》(1991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创新管理包括创新项目实施前决策阶段管理、创新项目实施中过程阶段管理、创新项目实施后成果转化阶段管理。当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项目实施前决策研究和实施后成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