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BC2N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材料由于尺寸受限效应,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传统的三维体材料的优异的电学、光学、力学等性能,在晶体管、传感器和能源存储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石墨烯和二维六方氮化硼是两种研究最广泛的二维材料,二者结构非常相似,但性质尤其是电学特性相差甚远。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优良的导电性,但带隙为零,限制了其在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六方氮化硼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但带隙太大,在实际应用中不方便调制。新型二维硼碳氮材料结合了两者优异的性能,性质介于两者之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纳米光电器件等领域。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研究了16种不同结构单层BC2N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光学和弹性性质,同时还探讨了应力和空位缺陷对单层BC2N电子结构的影响,为二维BC2N材料的实验探究和潜在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对16种单层BC2N的结构进行计算,我们研究了单层BC2N的结构稳定性与原子排布、所含化学键的种类及数目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有C-C键和B-N键最多的单层BC2N结构最稳定,而含有N-N键和B-B键较多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对BC2N的电子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称性最高的结构A显示半金属性外,其他BC2N结构均为半导体,且带隙的大小和性质不同,说明原子排布对BC2N的电子性质有很大的影响。BC2N为sp2杂化,体现较强的共价键特性。通过改变外部应力研究应力对单层BC2N的电子性质的影响,发现应力可以有效调制单层BC2N的带隙大小,且不改变带隙的直接或者间接特性。通过研究四种不同的单空位缺陷对最稳定的单层BC2N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空位缺陷的引入将导致体系带隙降低。基于复介电函数,我们分别计算了二维BC2N材料的吸收率、反射率、复折射率、复光电导率和损失函数等光学性质。结合BC2N四种结构的电子结构,我们发现介电函数虚部峰主要是由C-2p与B-2p轨道的电子占据态到非占据态的带间跃迁引起的。介电常数的结果显示,由于材料维度的降低,电子跃迁引起的电子-空穴作用导致了激子的形成。研究BC2N的吸收光谱、折射率及能量损失谱发现,BC2N在紫外光波段有较高的吸收系数、折射率和较强的能量损失峰。反射率和复光电导率的计算结果表明,BC2N的反射率较低,光电导率的实部在能量较低的可见光区和能量较高的紫外光区内趋于零。通过计算BC2N的二维弹性常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结果发现,BC2N多数构型的弹性模量介于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之间,因此得到了与预期一致的介于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之间的力学性能。不同结构BC2N的二维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和层模量的减小趋势与结构稳定性次序一致。通过剪切各向异性因子的计算,BC2N显示较弱的弹性各向异性。通过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比较了不同结构BC2N的理想拉伸强度,结果表明最稳定的BC2N结构理想强度较高,而相对最不稳定的结构理想强度较低。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仿生学角度出发,首先对壳聚糖进行磷化学改性,制备一种兼有优良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仿生高分子材料:磷酸二胆碱(PdC)化壳聚糖仿生衍生物(PdCCs);进而通过表面固定PdCCs,发展一种集成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仿生表面改性方法。PdCCs的合成基于Atherton-Todd反应,利用二氯化胆碱膦酸酯与壳聚糖衍生物Cs-Tr的氨基反应偶联带双正电荷的PdC(细胞膜结构中两性磷酸胆碱的类似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官以专业的精神和高度的使命感,结合办案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取得较好效果.”前不久,市检察院举行全市检察机关2019年度优秀
期刊
微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几年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对于微纳米科技的了解还是初级阶段,不够完善也不够丰富。这也就促使科研工作者们继续对微纳米科技进
书记员不用全程记录、电子证据同步显示、庭审记录自动生成……日前,这些庭审“黑科技”已在上海成为现实.这要归功于今年4月上海法院启动的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庭审记录改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