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落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内向性的单元场所中,乡村社会以特定的宗族关系、文化习俗以及人际交往形式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在农耕社会中初步成型,其中,空间形态、功能集成等方面是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治局势的背景下由无序至有序的规划过程。本论文选择日照市上卜落崮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提出适宜当代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发展的设计路径,构造积极的村落公共生活场所。综合过往由于缺乏协调性和标准性的规划策略,造成乡村风貌建设中重建设轻规划等同质化的现象,本论文结合我国传统村落中朴素的村落体系,探讨在城市化影响下,我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和升级的方法。拟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改造与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如何尊重传统村落历史格局和物质文化,建设新型乡村公共空间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资源评价分析,总结制约因素与发展条件;采集体现乡土人文特质的设计素材,收集-提取-重组的途径构筑乡土符号,重唤乡村记忆。对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公共空间进行边界度量及多方位评估,对设计实践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探析和挖掘村民日常社交行为模式及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度,充分尊重考虑村民意愿。从空间营建、空间用途、空间肌理三个维度为思路进展路线,提出新的生活方式植入、闲置资源整合活化、乡土与现代材料平衡利用三个切实合理的优化策略,维系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打造“文化+养生”为立意的新型乡村公共空间。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外部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各方因素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村落原有的生活生产模式,致使村民自身对村内部生产生活的空间需求发生变化,村落内部空间形态随之改变。近年来,村落的公共空间对传统的建设方式也逐步转向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格局。因此,乡村公共空间设计须基于人文氛围,结合当地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整合,强调舒适性与符号性的双重构建,重构村落公共空间以实现公共生活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