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妇女运动浪潮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在90年代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它不仅是女性经济学家从事研究的经济学,也不是研究女性问题的经济学,它是跨学科的女性主义向经济学渗透的结果,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工业化和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调整,大量妇女涌入劳动力市场,引发了其自我意识和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思考。如今,作为西方异端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代表,美国女性主义经济学已经拥有国际性的协会(IAFFE)和论坛,成为经济学的分支、一门独立学科,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蓬勃发展。本文回溯了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经济、社会及学术历史背景和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介绍了为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巴巴拉·伯格曼、玛丽安·费伯、朱莉·纳尔逊、爱思特·波塞拉普等几位杰出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女性无偿劳动和社会政策等方面介绍了它的观点,尤其是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之处。最后,探讨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带来的广泛影响,及其对中国的特殊意义。总之,我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又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了解探析女性主义经济学从兴起到发展的整个轨迹无论是经济学科发展,还是社会政策的制定,都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