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如何在老龄化加剧的形势下,保障老人的生活权益,实现积极养老,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国情下,城镇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矛盾将变得尤为突出。 本论文旨在通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两者的具体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寻求能够促进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协调发展的具体思路与建议措施,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从建立时间、政策供给、制度模式等方面对比研究了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宏观差异。其次,综合运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种测度方法,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四川省成都市为例,阐述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人均养老金和养老金替代率等方面的微观差异。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差异仍然明显,具体表现为城乡人均基金收入、人均养老金总量差额的扩大;相对差异则反映出成都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程度在不断降低,主要表现为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基金收入、人均养老金、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 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历史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政府责任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宏观差异至关重要;人均GDP、城乡收入差异、城乡劳动力变化人数,是产生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微观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财政支出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并未直接带来城镇和农村微观差异的明显变化。 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本文从政府责任、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层次、城乡二元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等五个方面提出缩小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差异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