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每次革新与进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着社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甚至改变着教育教学。当前,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引领人们步入了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因。传统注重“读、写、算”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然需要变革教育尤其是创造适宜的课程及其学习生态以培养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的人才。审视当下的课程与学习发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课程及其学习领域的不断侵入与扩散,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程学习的理念与目标,为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等提供了便利和多样可能,却没能实现课程学习生态的全面转变,未能达成有效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目的,甚至还遭遇着“学习目的囿于片面的知识学习”、“学习过程囿于技术的程式化操作”、“学习主体及其关系的遮蔽”以及“’知识意义缺失’与’人的发展意义的消解’,即学习结果的异化”等现实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应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应然课程及其学习生态是什么?以及何以达成?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首先全面、深入地分析具备核心素养人才的培养对课程及其学习的诉求,探讨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扩散对课程与学习的理解、样态以及运作的作用和影响,全面审视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的实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哲学根源、认知逻辑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分析和省思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探寻了生态哲学、生态学习观、人类发展生态学、技术观等解决问题、超越现状可以依凭的思想、观念与理论,从蕴义与样态、价值追求与图景、实践诉求等方面展望、构想、阐释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应然的课程形态与运作,即生态课程观,并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方面探讨了生态课程观下的学习意蕴。其次,研究并建构了调控、优化、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的运思模型与理论框架。即在厘定生态、学习生态的内涵与外延,厘清课程学习生态的内在本质及蕴意的基础上,探讨了构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的可能要素,并运用德尔菲法从“理念、内容、教学法、情境、社会交互、技术、教师与学生”等维度确立了课程学习生态的构成要素,在厘清要素内涵与关系的基础上从价值引领、基础支撑、过程再造三个层面建构了设计、优化和构建课程学习生态的运思模型,即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优化理论模型。第三,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优化理论模型为基础,以生态学领域的生态规划理论为依据,结合课程与学习设计方法,提出了包括“明确课程学习生态优化实践理想与目的”、“聚焦关键因素”、“设计和优化课程学习生态结构”、“’生态化’学习运作”、“评价、反馈与调节”等环节的、“变应然为实然”的课程学习生态优化实践框架、实施步骤与策略体系,为课程学习生态优化活动提供了实践理路与策略指导。第四,以课程学习生态优化理论模型与实践框架为指导,以XX小学为具体实践场,以“坚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体现核心知识与学科关系、体现学校特色实施”为原则对XX小学的课程进行学科内容统整,实施课程学习生态优化实践,并实施评价。评价数据分析发现,经过优化,课程及其学习生态实现了课程学习内容的统整、学习给养环境的重组、课程学习流程的再造、课程人际关系的重建和课程学习文化的重构,初步促成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相伴、经验获得与体验生发相随、符号习得与意义创生相依”的、“注重理解、迁移和高阶思维发展”的课程学习状态。同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优化实践进行了再审视,并为后继优化实践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了对策。总的来讲,本研究全面审视和重新梳理了信息时代人才培养诉求以及技术扩散等对课程与学习理解、样态及运作的冲击与影响,以生态哲学、学习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技术观等为理论基础,从蕴义与样态、价值追求与图景、实践诉求等方面厘定与阐释了生态课程观及其学习意蕴。在厘清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因素与关系、结构与功能等的基础上,构建了分析、调控和优化课程学习生态的理论模型、实践框架与策略体系,并进行实践研究,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学习生态优化提供了运思框架、实践理论和策略支持,为创新课程学习方式提供了实践范例。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贵阳市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贵阳市5个社区老年人404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
主要探索了利用耕地地力调查成果进行耕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法。其中对耕地资源配置需要掌握的技术参数,包括耕地地力等级与面积、中低产田类型与面积、现实粮食生产能力、未来
目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Polyoxy ethylene nonyl phenyl ether,NPE)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工业添加剂及日常生活用品中。例如乳化剂、清洗剂、浮选剂、工业清洗
1铁的生理功能与代谢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通过肌红蛋白起固定和储存氧的作用,含铁的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等在组织的呼吸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冠心病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纳入冠心病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喹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杂环类化合物,在药物合成,化学分析及染料工业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其所具有的抗菌、抗过敏等生理活性吸引着诸多药学工作者的目光
研究不同氯化钠浓度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和乳酸菌菌体数量。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氯化钠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有抑制作用;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量与培养液中氯化钠含量有极显
等离子体天线是一种在军事上具有很好应用潜力的新型天线。由于等离子体的高通特性,一幅U/V波段等离子体天线即使在工作状态也不会反射雷达波。而且等离子体天线的宽带特性也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属于好氧型革兰氏阳性菌,它具有遗传背景清晰、易分离培养、胞外分泌能力强和非致病性等优点,十分适合作为表达和分泌异源蛋白的宿主菌株,作为芽胞杆菌属的模式菌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工业生产的实践结果表明,现有的枯草芽孢杆菌载体系统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因此尝试从表达系统中的启动子入手,筛选并经过改造后获得新型的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