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nio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任何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尤其是全球性问题,都是相当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不是哪个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而唯有跨学科才能胜任。作为跨学科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若通过不断建立各种实体跨学科组织来适应学科与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显然是不现实的。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办学模式,突破传统院系所的有形界限,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享的跨学科联合攻关。基于此,本论文将企业虚拟组织的概念引入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建设中,界定了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的概念及内涵,并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相关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从组织的基础、结构、契约及人员等角度出发,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本论文所构建的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有着明显的“学科规模效应”,将有利于缩短跨学科成果产出周期,降低跨学科教育与科研成本;但其虚拟模式又使得组织运行更加复杂化。因此,本论文分析了影响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成功运行的三大难题,即知识共享、成员激励与信任关系,并相应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组织运行机制:一是共享机制,即在分析知识共享影响因子基础上构建的知识共享体系;二是激励机制,即在分析成员需求基础上设计的包括组织激励、文化激励、工作激励、报酬激励在内的激励机制;三是信任机制,即在分析组织信任关系演变模型基础上建立的“高、中、基”三层信任机制。三大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有效运行。
其他文献
本文是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关系的一个实例研究。以成都为例,以建国以来至2003年为主要研究时期,从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系统格局动态演化入手,通过综合研究,探讨了
加拿大报刊中的《大汉公报》《快报》《醒华日报》,刊载了许多与"红学"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并未见前辈学者研究时论及,它们对于研究"红学"海外传播极有意义。此类资料关涉历
"井底人"事件的媒体叙事体现了话语各方对井底人的空间身份管控以及差异群体的自我身份定位与外部标签之间的博弈。本文采用边缘话语分析视角,揭示井底人事件媒体再现中的叙
企业组织的道德决策是合乎经济理性的,但是,由于组织自身包含的约束机制,在许多情况下,组织运行会背离理性。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强调了组织决策受其自身约束机制的影响,尤其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是影响公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探讨了公立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现状,然后分析了公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违背的体制根源,并运用委托代理等相关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比较系统,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研究
太赫兹频段下非标准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较难通过电磁散射计算的方式得到结果,实验测量得到目标RCS成为该频段下的可行方案。然而,目前尚不具备系统性的估计指标来分
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软弱消极,无心理事;杂乱涣散,无章管事;力量薄弱,无能办事。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抓班子建设、制
从战后到冷战结束,短短四十多年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却无多大进展。因此,日本被称作“一流的经济”,“三流的政治”。日本不再满足已经
李贽作为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对明、清两代,以及对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人对李贽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