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活动主体问题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的活动主体问题为论题,是人的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主体视角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哲学本质显现的独特视角。该研究从活动主体的哲学规定性、主体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活动主体的本质问题、尺度问题、价值问题、交往问题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活动主体问题,旨在培养活动主体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才是人之为人的尊贵与崇高。而当今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主体性精神的充分发挥。所取得的新见解或新成果有:第一,从活动的历史考察中得出结论: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的主体只能是人。并进一步概括出:活动主体的哲学规定性。第二,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经典原著出发,在批判旧哲学的“抽象的人”的理解中确立“现实的人”的内涵,指出“现实的人”固然是针对“抽象的人”提出的,但不等于不对人进行合理抽象。第三,对中哲、西哲、马哲各自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进行有重点地考察,并对当今研究人的本质问题较流行的比较的方法、综合的方法、亚里士多德的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认识论中的“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方法”等进行一一剖析,弃暗投明,指出人的本质是不断生成中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第四,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三个尺度”著名论断的特点入手展开研究。提出了人的内在尺度有:人的需要、能力、功利、“前见”等;人的外在尺度有:客体尺度、介体尺度、环体尺度、制度文化尺度;并对二者有机统一的度的临界点之美进行实践上的理解。第五,从主体的主客体关系的理解中展示主体间价值复杂关系,择其重要之点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发挥。第六,对交往及其实质、交往主要形式——语言及其所携带的信息、意义的有效的交流的复杂过程、条件、交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旨在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条件,克服障碍,达到有效的交往之目的。
其他文献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钻石体系,用以标志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性要素,本文运用钻石体系这个理论工具对我国目前大学科技园的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作为人的活动的功能性要素在人类处理人与世界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现代科技革命为现实语境,探讨人的活动及其效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
言语行为具有人类行动的根本特征,表现为人们总是带有一定的意图来表达自己思想、和他人进行交流。它还具有自身作为典型的传达行动的特征,言语行为中,说话者不仅要表达自己
学位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理性的力量创造着奇迹。张申府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视理性为“立国精神”,理性在他那里获得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诸多内涵。在对“知
优生学,作为20世纪初期从西方传入学科之一,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之后,突然被发现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其无法否认的正面存在和民众的基本认同: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外学者对中国
我们认为,以前的评价研究最终都可以归入近代以来的认识论视阈之下,属主客二分之二元模式;其界说基于长期以来纷争不休的价值问题,从而失却了自身的本体论根基建设,如此等等。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