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安徽人才地理分布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是安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安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为皖省文化大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大人才群体。如徽商群体、“皖派”、“桐城派”、徽班等,都是曾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皖籍人才。本文选取明清时期皖籍政治人才和科举人才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两类人才的地域分布特点及其表现,得出这一时期全省形成了一个“梯形”式人才格局,即皖北是梯顶,皖中为梯身,皖南是梯基的三级人才格局。论文还通过纵向时间上和横向地域上的比较分析认为,明清之际,皖中地区变化最大,人才增幅为全省之最,大有赶超皖南的趋势;清代皖南人才增幅不如中部明显,但仍然占绝对多数,皖北人才则不及中部和南部,人才数量呈下降趋势。文章进而归纳总结出影响人才地理分布的因素有:一、地理环境对人才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1、自然环境因素;2、地形因素;3、交通因素。人文地理环境:1、经济实力;2、政治扶持;3、文化因素;4、制度因素;5、历史文化积淀。二、人才系统地理行为对人才的影响。1、讲学之风兴盛;2、人才移民频繁。所有这些给当今皖省教育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即只有通过发展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转变人口观念,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才能真正提高人口素质,破除一切限制人才成长的陈规俗套,避免陷入人才发展的困境。
其他文献
公平不仅是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价值,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首要目标。以医疗救助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公平的角度阐述我国医疗救助追求的公平价值的内涵,探讨社会救助制度的
《藏学学刊》(■■■■■■■■■■ Journal of Tibetology)系中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主办的藏学类专业性学术刊物,CSSCI(2
期刊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开发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连云港师专学
在我国,每年以300多辆速度递增的汽车购买力,不仅仅( )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且还激活了一个个与之相关联的配套行业:汽配、汽修、汽车美容、汽车防盗等行业.汽车防盗行业受汽车
试验于2007~2008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县大豆试验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草甸黑钙土,试验选用EDTA-Mn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相结合,以垦农4号大豆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大
介绍了黔桂线提速线路应用YJ-720TB-SZ数控式气压焊轨机焊接道岔的实践经验.焊接4249和CZ2516共49组330个道岔接头,其工艺参数为:预项压力18MPa、低压压力6MPa、顶锻压力50MPa
2007年6月,上海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以高热、呼吸困难、流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猪群发病率约为50%以上,死亡率为20%,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流涎、被毛粗乱、腹泻、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