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及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半结构访谈(PRA)与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宁武县的农业现状,调查并分析了位于宁武县5个村及104个农户的农业现状。根据该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DSR模型从驱动力、状态、响应方面选取了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具影响力的20个指标,借助于调查数据,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策五个方面定量评价了该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在宁武县范围内的这5个村庄的农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除了环境可持续能力高于全国水平以外,其资源、经济、社会、政策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很低。优质耕地资源少、气候干旱是限制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经济因素表现为农业的投入产出及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低;限制社会可持续能力的因素为研究区农业基础设施差、城乡收入差距大及引起的农业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现象,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不利于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政策可持续能力差体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2)研究区仍保留有一些优良的传统农作方式,如施用有机肥、轮作倒茬、多种经营、循环利用等,这些都是传统农业的精华,是世界各国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努力寻求与借鉴的,因此吸收和继承传统农业的精华,对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将创绿色品牌农业(利用小杂粮的发展优势)与加大舍饲畜牧业的发展规模结合起来,使该区的农业生产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完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同时,实行差别化补贴制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保证农民有中等以上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王化沟、西沟可利用该村庄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