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变问题是晚清政府面对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至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多是从全国层面的考察,从区域史的角度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湖北地区为例对清末民变问题进行省级层面的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论述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湖北民变的类型及特点,展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湖北民变的基本轮廓,揭示出湖北民变的诸多特点,与其人文地理区域相对称、政治波动相关联、周边省区的相互动等。其次,具体分析了民变中的各方力量,政府及其它势力,如绅商、革命党、“棍痞”、外国势力。研究其在民变中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再次,探讨媒体舆论与民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媒体舆论的解析、各级政府对于舆论的态度,来透视媒体舆论的多重影响,解析这种叙事体背后的话语权之争。最后,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案例入手来深入研究民变问题。如以1908年汉口摊贩罢市事件为实例,通过具体事例研究发现,民变发生虽然有其必然因素,但发生过程中又带着偶然因素,而恰恰是这些偶然因素,使得爆发的民变事件脱离了官方控制的轨道。通过具体考察这一时期的湖北民变,不难发现清末民变基本上是无组织、无计划、无准备的、具有传统性的群体事件,同历朝历代的民变具有一脉相承性,与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组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革命起义是完全不同的。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民变是辛亥革命的一个前奏,本文认为不可过于拔高“民变”历史意义,应该完整、客观地看待“民变”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不可否认,晚清政府处理民变问题的得失也是值得现实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