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湖北民变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变问题是晚清政府面对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至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多是从全国层面的考察,从区域史的角度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湖北地区为例对清末民变问题进行省级层面的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论述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湖北民变的类型及特点,展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湖北民变的基本轮廓,揭示出湖北民变的诸多特点,与其人文地理区域相对称、政治波动相关联、周边省区的相互动等。其次,具体分析了民变中的各方力量,政府及其它势力,如绅商、革命党、“棍痞”、外国势力。研究其在民变中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再次,探讨媒体舆论与民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媒体舆论的解析、各级政府对于舆论的态度,来透视媒体舆论的多重影响,解析这种叙事体背后的话语权之争。最后,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案例入手来深入研究民变问题。如以1908年汉口摊贩罢市事件为实例,通过具体事例研究发现,民变发生虽然有其必然因素,但发生过程中又带着偶然因素,而恰恰是这些偶然因素,使得爆发的民变事件脱离了官方控制的轨道。通过具体考察这一时期的湖北民变,不难发现清末民变基本上是无组织、无计划、无准备的、具有传统性的群体事件,同历朝历代的民变具有一脉相承性,与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组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革命起义是完全不同的。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民变是辛亥革命的一个前奏,本文认为不可过于拔高“民变”历史意义,应该完整、客观地看待“民变”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不可否认,晚清政府处理民变问题的得失也是值得现实借鉴的。
其他文献
从哲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侧面分析了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价值,提出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探索信息服务的价格等问题,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奠定理论基础.
1926年夏,当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率军从广东进入两湖以来,其军事和政治地位均受到严峻挑战,处境十分艰难。其转而于9月中旬率大军转战江西,进而在江西驻扎达半年之久。当蒋介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亦即医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是指在入院时无肺炎、也没有处于感染潜伏期,入院48 h后发生的肺炎.老年人NP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误吸口咽部定
将广义行列式的概念应用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中,推广了克兰姆法则,得出了非齐线性方程组通解的一种新求法。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逐步建立,电力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占有率,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摆在
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后同)改组,不仅是国民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的走向产生了具有转折意义的改变。这次改组,从党章制定、机构设置到组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人文关怀的理念为新时期农村初中教师的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障碍,要以人文关怀的新视角,在思想工作中融入人文理念,
孙中山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仅在政治方而有所建树,而且在上地思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早年的“地尽其力”到“平均地权”的初具雏形,再到后期“耕者有其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