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高中生在初中所习得的物理实验内容、实验技能与方法、形成的操作习惯以及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高中物理实验学习。鉴于此,本文以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托,从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角度展开研究。首先选取沈阳市S高中和D初中的部分学生以及部分初高中物理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初中物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数学工具运用能力的培养;2)学生的实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实验基础有待加强;3)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机会较少,对彼此实验教学的了解程度较低;4)对于初高中相似乃至重复的实验内容,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根据调查的结果,并结合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材,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难度的差异、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和教学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1)实验内容的难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实验测量仪器结构和原理、实验分析要求、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上;(2)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操作水平的要求变化上;(3)实验教学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由观察的主体变为了操作的主体。最后基于对衔接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针对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初中和高中两个角度提出如下衔接优化建议:(1)初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实验课程中的“意外现象”,适时适度的引入高层次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增设过渡性实验,适当地渗透定性与半定量的分析方法。(2)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有针对地破除认知误区;根植学生学情,找准实验教学的生长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3)此外本文还分别从教师、教材、学校三个角度对初高中物理实验衔接提出了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