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当务之急。地理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公共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和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包括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意识五大构成要素。地理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构成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地理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伴随着地理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教学在地理科学素养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与初中地理是系统的、连贯的,不能将二者孤立起来进行教学,将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对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小学科学教学角度研究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既顺应了地理教学理论的研究趋势,也有利于拓展地理科学素养已有的研究,为地理科学素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丰富地理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水平,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公共科学素养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了解国内外对“地理科学素养”研究的现状,确定评价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水平的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学生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学习的现状和生活经验,从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意识五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本校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现状,找出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为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提供依据。然后,针对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现状,利用比较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与初中地理进行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内容的整合分析。先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四个方面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与初中地理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培养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启示。再从地球的概貌、地球仪与地图、地球物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引起的变化五个方面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与初中地理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比较研究,获得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最后,把收获的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启示放置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验并修正,从而获得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探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研究问题相关视频、图片、故事、谜语、生活中的实例等的恰当使用至关重要。利用多样的活动引发兴趣。恰当地鼓励与评价。第二,做好课前充分准备,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的重点。在探究之后的交流活动中,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一系列的设问与追问中促进学生地理科学思维进一步发展。第三,鼓励学生进行长期研究,促进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认识长期研究的重要性,在中长期的探究活动中掌握长期研究的方法。在科学探究中逐步培养持之以恒、不怕困难、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长期的研究活动。第四,留意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相。在教学中坚持“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获新知,并针对科学课上要研究的问题从生活中获取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研究活动。将课内外研究中的新发现运用于生活,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地理问题。第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古今中外素材。在有限的时间内适当引入大量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素材,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第六,推荐课外自然科学读物,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丰富多样的与地球与宇宙科学有关的课外自然科学读物。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地理科学素养。第七,结合国情和乡土地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参观和野外考察。利用地球科学兴趣小组自主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和野外考察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得以不断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利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从小学科学教学角度探究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找到具体的、可行的措施,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对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提高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同时着眼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培养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措施,同样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