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1931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调查汉代居延烽燧遗址时发掘采集了大约一万一千多枚简牍,被学术界称为“居延旧简”。这批材料一经发现和公布,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撰文对汉简上的文字进行研究考释。木简上书写的字形多以汉代隶书为主,间有部分草书。我们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整理成字编的形式,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汉简文字的形体特点,以便学术界对汉简文字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论文题目为《居延旧简文字编》,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字编”。“绪论”一方面对居延旧简的质材、形制以及它书写的时代、内容加以介绍;另一方面对居延旧简的整理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我们还对居延汉简著录的图版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字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正编,共十四卷;第二部分为合文;第三部分是附录。本字编的正文部分,见於《说文》者,按大徐本的顺序排列,首列出隶定形体,次为小篆,同一字头下的异体字则给出各自隶定形体并分行排列。《说文》所无之字,按结构分列相应部首之後,并以其隶定形体为字头。无法辨识的文字归於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