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发光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光材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它的认识与研究有着广阔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于萘啶类化合物及其金属有机配合物结构及光性质鲜有报道。本文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推拉电子能力取代基的1,8-萘啶系列化合物及两个金属有机配合物。用IR、UV、~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并对其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性质以及影响其光谱变化的各种因素(如溶剂极性、PH、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1.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几种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均无明显变化,而荧光光谱最大吸收峰位置均随溶剂极性增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对具有不同推电子基团和拉电子基团的化合物而言,其光谱在不同溶剂中的红移受其取代基性质的影响。 2.由于化合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质子化与去质子化过程使该系列化合物紫外与荧光发射受环境pH值影响较大:由于氮原子作为潜在的碱性中心存在,使该系列1,8ˉ萘啶类化合物呈现碱性。当外界环境呈现酸性时,化合物光谱变化明显;当外界环境呈现碱性时,除引进了潜在酸性中心(羟基)的化合物呈现微弱敏感外,其他化合物光谱无明显变化。分析结果可见:化合物取代基推拉电子效应不同,导致质子化平衡对化合物荧光强度及位移的影响并不相同,即对具有不同推拉电子能力取代基团的非对称共轭化合物而言,其取代基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3.化合物取代基的推拉电子能力影响化合物与金属络和后所表现出的光性质。锌盐对部分具有推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具有螯合荧光增强效应。由于铜离子是典型的荧光淬灭剂,所以铜离子加入后几种化合物的荧光淬灭现象明显。 4.根据该系列化合物的紫外和荧光光谱均有受微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性质即对酸碱及金属离子的灵敏性和一定的识别特性,提出该化合物具有潜在荧光探针的可能,可进一步探讨其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