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区域雨水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区域雨水水质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根据水质提出适合本区域雨水处理技术,并研究可行的雨水综合利用新技术。本课题首先对某区域雨水进行了长期的J监测,得到此区域的雨水水质资料。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高速造粒流化技术处理区域雨水的生产性研究和雨水生态绿地对雨水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区域范围内路面雨水的污染物含量远远大于屋面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屋面雨水的污染物浓度仅为雨水地表径流的30%-50%,特别是COD差别很大,屋面雨水COD均在50m╱L以下,而路面雨水的COD在100-250m╱L之间。(2)路面雨水中的污染物随降雨历时呈现较强的规律性: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浓度会逐渐降低,但是也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延时增加,出现一些峰值。(3)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高速造粒流化技术对雨水的处理效果好,特别是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色度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控制指标》(GB/T18920)中城市绿化用水的要求。╱(4)高速造粒流化技术处理雨水的最佳条件为:PAC投加量为40mg/L,PAM投加量为2mg/L,搅拌转速为2-10r/min,流量为6-18m~3/h。(5)雨水生态绿地系统对COD和SS的去除效果显著,尤其是对SS的去除率高达95%,同时显示了对营养盐的有效去除,并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对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70%左右和55%左右。(6)雨水生态绿地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并增加水资源供应量,因此雨水生态绿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雨水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