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中的解释学循环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解释学的重要概念“解释学循环”的历史源流予以理清,旨在透辟解读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解释学循环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体论解释学循环给予文学研究带来的新思路,即在解释学循环视角下,发现并深入探讨了促使作品意义呈现的互动系统,从而考察文学文本意义呈现的条件和过程,展示出理解作品意义的过程乃是非主客对立的主体间对话性事件,读者必须重视作品理解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历史性和语言性。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二章一第五章)。第二章历时性梳理解释学循环概念的源流,勾勒出解释学循环概念发生、发展、嬗变的轨迹。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修辞学及后来的经典解释、《圣经》解释中运用的语文学。近代德国学者阿斯特最早提出了“解释学循环”原则;与他同时代的学者施莱尔马赫吸收其成果将解释学循环推向语法与心理两个层面;哲学家狄尔泰阐发并拓展了施氏的理论,将解释学循环纳入生命哲学,并为其开拓了历史维度。深受狄尔泰影响,具有深厚现象学基础的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赋予解释学循环新的内涵,即一切理解都要从此在的前理解出发,新的理解要以前理解为基础,二者形成一种循环关系;这为伽达默尔阐述直接面向人文科学文本解读的解释学循环奠定了基础。法国哲学家利科也对解释学循环有深入的探讨。 第三章集中焦点探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解释学循环。选择了从文学文本阅读的角度解读伽氏的解释学循环,也可说是将本体论解释学循环纳入文学文本阅读的领域内探讨它的运作和功能。具体分三个层次展开,即作为解释学循环的核心关注对象的文本;作为解释学循环得以展开的动力的读者因素;作为解释学循环展开过程的参与文学作品游戏之事件。初步探讨了人文科学真理观,文本解读的历史性,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意义流变的合理性以及文本意义对于读者的应用作用等问题,为下文论题的展开扫清基本的理论问题。 第四章论述本体论解释学循环给文学作品意义解读所带来的全新启示,深入探讨文本意义呈现的条件和过程。在现象学的展开对解释学循环的详细探讨基础上,我们获得了新的视角审视文学文本意义理解问题。第一,文本不能自解,只有借助他者才能呈现出意义,读者的效果历史就是促使作品意义呈现的内涵丰富的参照系。读者的效果历史与文本的交互对话构成了促使作品的意义得以呈现的互动系统。第二,确定我们所关注的“意义”之确切所指,即揭示视域融合事件。为展开获得意义的多种因素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三,合理的分解论述“意义互动系统”,分别阐明各层面理论要点。首先细察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它是文本理解和解释得以展开的基础,它是一种解释学经验,涵盖读者所有的社会历史生活经验,既是相对的整体,又是不断调整、开放的结构,同时蕴含着对文本解读的历史先在给定性反思。效果历史意识通过与文本的平等交流才能得以确立,一部经典只有不断的与效果历史意识对话才能常新长生。第四,进入理解循环的读者的效果历史经验,表现为一种社会历史关系结构,在参与作品意义建构时兼顾共时性与历时性;文本经验作为特殊的社会历史生活经验,使理解的循环表征为文本互文现象的发生机制,文本语境对某一文本意义至关重要。第五,问答对话是使文本意义互动系统得以运转的动力。伽氏的对话理论总结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柯林伍德历史学和马丁·布伯“我-你”关系的得失,发展成读者与文本平等问答的“主-主”交流关系。对话带动双方视域的成长,推进读者走向伦理共通感。本体论解释学循环视角下的文本意义互动系统研究,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既有作品意义理论的得失。 第五章,虽然读者的效果历史是内容丰富的参照系,投入问答对话能够激发读者和文本的共同创造,但读者每次对作品意义的解读都不会完全解蔽,总有“意义剩余”。这既是由文学文本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又是不同语境的读者阅读造成的。意义之非稳定性、非唯一性,使我们有必要探讨“误读”问题,并得出“误读有理”的合理结论。 本文主体之外还有“引言”(第一章)和“结语”(第六章)两部分。引言旨在廓清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简要说明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结语是对本文的总结,简明重申本文论点,并对本文主体论述作必要的补充——有关解释学循环是一个内容含量很大的话题,即使把它纳入文学文本解读的领域内,仍然是“说不尽的解释学循环”,具有多种研究角度,笔者只是选择角度之一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历史为中心展开,具体的勘探了昆德拉永劫回归的历史观。在分析昆德拉永劫回归历史观的同时,本文深入探讨了昆德拉小说中的历史因素、昆德拉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昆德拉小说
1950年代全国各地一度出现了工人创作的高潮。天津工人创作在当时一直处于领军的地位,研究天津工人创作,对考察十七年文学文艺规范和创作模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工人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岛崎藤村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有一系列私小说。“自我”是私小说中极其重要的因素,自我的确立,是日本文学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之一。研究
本文对初级汉语学习者常见语法错误的纠错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自然观察法,通过课堂录音收集了6位对外汉语教师共540分钟的课堂教学资料,将其中的纠错场景转写成文字材料。通过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铺开且已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随之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逐
期刊
郑女士今年37岁,算是个女强人,曾流产过一次,最近怀孕两个月后,又出现了先兆流产,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但考虑到手上正有一个大项目,郑女士只好将办公室搬回家里,每天躺在床上打七八个电话,“遥控”下属跟进。拖了一个月,项目虽然勉强完成了,但郑女士的孩子却没保住。  一般情况下,怀孕4~20周的自然流产率约15%,其中约50%发生在受孕后1~4周,即停经42天之前。但现在有调查显示,目前育龄人群的自然流
期刊
初见这块原石便印象深刻,块头颇大的椭圆形籽料,表层包裹着金黄色的石皮,石皮之上遍布独特的梨皮纹理,乍一看,颇似一个饱满水润的鸭梨。只是石皮并不完整,露出深灰色的玉肉,
本文以郴州话体貌成分的描写分析为基础,以比较为基本研究方法(在某些具体内容的分析上附以其他的方法),通过对方言和文献材料的描写分析、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等的比较,揭